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鷺林 鳥散 / 觀鳥媽咪親親大自然 / 與鳥 為鄰 (28/05/2012)



鷺林  鳥散

黃英德是本澳資深攝影家,其作品獲獎逾百項,尤其觸目的可說是獲一九八八年世界攝影沙龍十傑 (黑白組) 第一名;除了是港澳多個攝影團體的成員,他也是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會士,特別喜愛拍攝雀鳥、蝴蝶、昆蟲。黃認為,龍環葡韻鷺林在二OO六年、二OO九年、今年遇到三次「危機」。

賭權開放後,博企開始在龍環葡韻對面大興土木後,黃英德預計,鷺林的雀鳥很可能遠離澳門,故要加倍勤力,尤其於二OO五年、二OO六年,由四月到六月,近乎每天從晨早到傍晚,都待在那裡拍攝白鷺。他指出,那是拍攝白鷺的最佳季節,因為牠們在那時期求偶、交配、孵蛋、白鷺幼嬰誕生及成長等。

青山也變 綠水也變  

黃英德回憶,最初在龍環葡韻鷺林拍攝的相片,背景只有樹木和藍天白雲, 然而,建築的天秤、「威尼斯人」的建築群陸續出現在相片內。二OO九年,雀鳥由龍環葡韻鷺林遷到澳門大學山腰的海旁地棲息,黃英德和其他愛鳥人士估計,這可能是興建「大潭山壹號」所致。

二O一O年,鷺鳥又奇妙地陸陸續續返回龍環葡韻鷺林,這可能是那裡的地形始終令牠們感到很安全。「這區是很好的,自然資源豐富,地勢也適合牠們。」黃英德覺得,現時,那裡應是鷺鳥在本澳最喜歡的地方。可惜,政府又提出在鷺林旁設「交通安全資訊中心──有禮加油站」,鷺鳥很可能將被趕走。

攝影名家歎無奈  

 「太過份!太過份!連這麼小的地方,政府都要霸用!政府是有其他地方可用的。又說政府收回多少幅官地,它們用來做甚麼呢?」近十年來,常到龍環葡韻鷺林黃英德覺得,那裡的樹木和雀鳥都減少了。他坦言,覺得不開心,「我們亦都很無奈,我們身為一般市民,發聲是做應做的事,但難以改變政府的決策。」

民政總署在二OO三年七月的「民政資訊」指出,「氹仔龍環葡韻一帶樹林繁殖的白鷺、夜鷺與池鷺,也屬罕見品種,這說明澳門有較佳的生態環境,使牠們得以繁衍。……據統計,澳門鷺鳥有七屬十二種,佔全中國鷺鳥種類的百分之六十,非常難得。氹仔白鷺林在最高峰時,曾有一千五百多隻鷺鳥在林中棲息,築巢繁殖的鷺鳥也數以百計,是華南地區罕有的鷺鳥繁殖基地、也是重要的自然生態區域。」

黃英德坦言,澳門是一個小城,仍出現上述的情況,應該引以為榮。可惜,這樣好的美景卻持續變差。他也會到外地的生態區參觀和拍攝,覺得外地政府對自然生態和雀鳥的保育較澳門強。

表面看來,本澳在保育和綠化方面好似是做了很多工作,然而,大潭山、石排灣等山體卻不斷受到破壞。他指出,單是香港的紅樹林的紅樹幹粗得如成人的「腳瓜」,但是,澳門的卻只如「手指公」。

回憶在龍環葡韻鷺林拍攝的經歷,黃英德說得興奮,在那裡拍攝初期,雀鳥與他是相當接近的,根本不用使用長鏡頭。最覺滿足感是捕捉鷺鳥媽媽餵養幼鳥的一剎那:「當媽媽找到食物飛回來時,慢慢降落到幼鳥前,並餵給牠們吃。」他坦言,這也是考驗拍攝者反應的時刻。


觀鳥媽咪親親大自然

網友小喬媽咪是兩名女兒的母親,常在假日帶孩子到龍環葡韻嬉戲。數年前,女兒發現龍環葡韻對開的樹叢有很多雀鳥即說:「媽咪,那裡很美,那麼大森林,那麼多雀仔。」從此,她久不久便帶女兒專程接近鷺林觀鳥,其間,常會聽到讚嘆的話:「那些雀仔很可愛!」

近月,十二歲的女兒知道「交通安全資訊中心──有禮加油站」將遷到鷺林旁,她問:「為何要遷到那裡?將會騷擾牠們吧!」小喬媽咪也說,連小朋友都明白的箇中影響,為何政府硬要把「加油站」放在鷺林旁?「那裡不是易於形成的,若遭受破壞,便浪費自然資源。我覺得很心痛!」

小喬媽咪相信,「加油站」工程一開始,鷺林的雀鳥便會陸續離開。現年三歲的次女長大後,再見不到那裡的雀鳥。所以,小喬媽咪購買相機長鏡頭,連續多個週六到鷺林旁拍攝雀鳥,每次逗留兩至三小時,希望可以讓長大後的女兒透過照片觀賞,讓她知道曾有很多珍貴的雀鳥在一處美麗的地方棲息。

可幸,她在過去兩次拍攝時,在較近距離的鳥巢發現兩隻白鷺雛鳥,第一次看見時,牠們的頭頂還沒有毛,第二次前去時,牠們不單頭頂長出了毛,還會拍動翅膀。「好似看著牠們長大!」小喬媽咪觀察到,兒童越多與動物接觸,越懂得與牠們相處:「當雀鳥飛近時,女兒會把聲線壓得更低,害怕嚇走牠們!」

小喬媽咪說:「小朋友可認識到生命很寶貴:無論是甚麼生命,都不能隨便傷害或不尊重。從媒體見到動物受虐待,她們會流下眼淚問:為何要這樣做?很可憐!不應該這樣!她們明白一個道理:所有生命都是要尊重的,不可以因為較強勢而壓逼其他的。生態、小動物是對小朋友有益的。」

轉告鳥兒知  澳門不易居  

或許,母性令小喬媽咪有不一般的視角和感覺:「看到雀鳥在鷺林生活,看到一些雛鳥。如同媽媽在安穩的環境照顧小朋友,但那裡將被破壞,我覺得很不舒服。安定地生活是很難得的,現時的澳門想買一層樓是很難的。見到其他生物或動物有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但被人類破壞,我覺得真是很過份!」

小喬媽咪選擇了一些相片給本報刊登。她介紹其中一張相片時說,白鷺媽媽和兩雙白鷺嬰兒,其中一隻跟著媽媽上到樹枝上,另一隻看似是跟不上,張大小嘴和拍動翅膀說:「媽媽!媽媽!等我!」另一張相片是一隻在樹枝上垂下頭的雀鳥,小喬媽咪說:「我覺得,牠好像很愁將被人趕走。」


與鳥  為鄰

距鷺鳥林不足百米之處,有一座人去樓空的兩層高公務員宿舍,那裡曾經是七十後袁振東一家人住了二十多年的安樂窩。

雖然搬離了十多年,自小就住在那裡的振東記得,當初龍環葡韻對開是一片汪洋,不要說什麼豪宅、賭場酒店,連鳥林、鷺影都還未有。

到十來歲的某天,岸邊不知何故生出兩棵老鼠簕,期後,飛快的繁殖速度,十載間就長滿整個海岸,變成一片鬱鬱蔥蔥的紅樹林,水都被遮在下面。

濕地渾然天成,鳥鄰自來了,生活就增添新的大自然聲音和畫面。

振東特別提到,清晨的鳥語,是一種聽覺享受,也多了觀雀靜心的一道法門。

白鷺、藍天、綠林,在葡韻鷺林最好的時光,由於父親工作上的關係,振東一家搬走了,那時是特區成立的前一年。

之後,鷺林繼續變化,被變化。

再次來到那裡的振東,又發現環境較農曆新年時又變了點,他指劃著林後那些不協調的人造背景,至少大潭山壹號起好了、金沙城中心開幕了。

每次回來,那些改變給振東的感覺都有點不一樣,但這些年來,是否是一個好的改變呢?他自己好有保留、好有懷疑。

「澳門變得好快…你問我,平心而論,我覺得,澳門都唔需要咁既改變,更加深入啲講,其實,骨子裡我會喜歡以前澳門多過依家。」

「可能平均澳門人搵既錢多咗,之但係,我成日都有個疑問係,係米開心過以前呢?你問我,我自己個人意見,我覺得,以前係開心過依家。」

因為那份羈絆,如果有得揀,振東寧願留下來,繼續與鳥為鄰,「因為,住咗咁多年都係有感情,會對身邊環境、人地事物都會有呢份感覺。」

那裡,曾經滄海,曾經滿布老鼠簕,曾經吸引成千鷺鳥。

當下,那裡已不曾再哪,可惜、一定可惜、絕對可惜,是振東的總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