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大潭山腳准建廿六幢住宅 過關條件:發展項目須考慮景觀並須提供環評報告 (31/03/2011)

【特訊】政府昨日正式批准在氹仔大潭山腳、科技大學對面興建26幢樓高85米至155米高的私人綜合住宅樓宇,涉及的批地面積82,700多平方米,將興建的住宅建築面積53.7萬平方米、室外範圍近2,400平方米。批地溢價金6.4億多元。這個發展項目曾於09年舉行公開旁聽會。運輸工務司司長批示指出,這個發展項目經修改後,讓地積比率維持在6.5倍的低水平,亦可興建1條8米寬、用作進出停車場的輔助道路,減輕對偉龍馬路交通的影響。另外,在批地合同中,部分地塊海拔以下6米列為公共地役,預留用作將來興建大潭山隧道。

預留地下空間以建大潭山隧道

特區政府修改五幅位於氹仔偉龍馬路與雞頸馬路的土地批給,將同屬一承批人的五幅土地整合為一幅以便進行綜合性開發,但批地內日後興建的建築物高度除受限制免影響大潭山的景觀外,同時亦須承擔額外負擔,包括預留地下空間用作興建將來的大潭山隧道,此外,政府亦強制要求承批人在提交建築計劃(即「入則」)以至工程期間,均必須提供環境評估報告。

政府將五幅位於氹仔鄰近偉龍馬路和雞頸馬路,稱為「1C」地段、「2」地段、「3」地段、「4」地段和「5」地段作出修改,組成一幅面積82,711平方米的單一地段,該五幅地段原屬於九十年代年批出,並於2006年批准上述5幅土地的轉讓。

鑑於回歸後特區政府很關注山體、綠化保護工作,在規劃發展時會盡力保持山體及綠
化,爭取有更多綠化空間予居民。因此,雖然承批人於2006年向政府遞交了一份初步發展研究方案,但土地工務運輸局、民航局及建設發展辦公室審議該計劃後,認為有需要調整規劃,而有關發展項目於2009年曾舉行土地批給公開旁聽會作出介紹,當時的發展計劃之建築物已考慮對大潭山景觀和生態方面影響,而會依山勢興建,所有建築物的高度低於民航局的高度限制及山脊線,建築群不會擋住氣象台及大潭山公園的視線並保持日照和通風。而有關計劃亦曾向土地發展諮詢小組進行介紹。

經廣納和聽取社會意見、土地發展詢諮小組成員的建議,以及先後與相關部門舉行了多次技術會議後,政府已進一步要求建築物的最高地積比率要求維持六點五倍的低水平,以便能增加綠化區和公共空間,降低總建築體量,以優化建築佈局以改善自然通風環境等,此外,在建築面積和建築高度固定不變的情況下,政府要求日後興建的建築物高度分別由海拔高度85米至155米不等,所有建築物低於現時的大潭山高度,而建築物的高度會隨著山脊線而調整,配合大潭山的天際線。

為讓日後發展項目達到優化周邊交通的目的,承批人要興建一條8米寬,作為車輛進出建築物停車場的輔助道路,以減輕對偉龍馬路交通的影響,此外,政府亦要求承批人在批地地段內預留6米以下的地下空間,作為興建大潭山隧道;另一方面,承批人須承擔系列的額外負擔,如公共道路、電力、供排水網絡等一系列基礎建設,此外,亦要建三座自動扶手梯行人天橋以及以綠化方式對鄰近的山體進行護坡等。

考慮整個發展項目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性,雖然承批人在2009年曾舉行土地批給公開旁聽會作出介紹其環境報告,諮詢公眾和政府意見,但政府亦強制要求其在正式提交建築計劃時,必須同時附上詳細的日後施工期間的環評報告。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特區首收回非法填湖造地 (30/03/2011)

【特訊】政府跨部門小組昨日再次採取聯合清遷行動,是次與之前政府收回以破壞山體和非法平整政府土地的方式來霸地的個案不同,今日收回的地塊是首個非法填湖造地的個案。該地塊原為氹仔住宅博物館(即“龍環葡韻”)對開湖畔的一小部分,位於靠近嘉樂庇總督馬路旁的一處湖邊,因傾倒泥沙非法填湖而成,部分土地已經打樁或已在表面舖設混凝土,亦有部分仍為泥地或是沼澤地,涉及面積約9,209平方米。

非法填湖破壞生態

是次個案的當事人,在龍環葡韻對開的湖面進行非法工程,肆意填湖造地,影響了附近生態環境。違法人將填湖而取得的土地當私人倉庫,用來放置建築材料和雜物。因此,政府跨部門清遷小組將會騰空地塊,清理雜物,並在土地範圍周邊設置圍網,防止再有人胡亂破壞湖畔和生態環境。政府定當向違法人追究進填湖霸地的法律責任,亦會依法追收清遷費用及科以罰款。

收環保團體投訴始知龍環葡韻遭蹂躪

土地工務運輸局在2009年收到由政府部門轉介市民及環保團體的投訴後,指有人在該處傾倒泥沙非法填湖造地。為遏止再有人繼續非法填湖或破壞環境,土地工務運輸局於展開了清遷該幅土地的前的預審程序,並通過刊登告示和現場張貼告示的方式,勒令違法人必須在期限內自行騰空土地,拆卸和遷離土地上的僭建物,並將土地歸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雖然違法人在收到政府的要求後,已陸續搬走在佔地上的建築材料、器材以及自行拆卸部分僭建物等,由於違法人在期限過後至今仍未搬離地塊上的所有物件,現場仍存有不少建築材料、雜物和垃圾,故政府多個部門決定今日展開聯合清遷行動,將土地騰空。

鑑於該非法填湖的地塊已經形成,部分地面更已經打樁及舖設混凝土,較難恢復原來面貌,因此,政府初步計劃將該地塊交由相關政府部門作為綠化之用,以盡量配合湖邊一帶的自然生態環境。

追究違法人法律責任

政府會向非法填湖霸地人士依法追收清遷費用及科以罰款,定當追究其違法的責任。而且,政府現已設立了追收有關收費用的機制,以有效跟進相關工作。

昨日收回一幅為非法填湖霸地,涉及面積9,209平方米,由2009年3月至今,政府已成功收回25幅土地,合共土地面積約141,200平方米。政府重申,絕不容許非法霸地佔地,破壞山體、阻礙政府護林工作,以及嚴重影響公眾利益等違法違規行為,不但會作出嚴厲打擊,還會以強硬手段阻遏此類違法行為。未經政府許可而佔用政府土地亦屬違法,須負擔法律後果,故政府亦會就有關個案展開行政處罰程序。

昨日參與行動的部門有:土地工務運輸局、建設發展辦公室、民政總署、治安警察局、司法警察局、消防局、交通事務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和環保局等。

環保局只能更關注 飛灰到此地步 (29/03/2011)

【本報訊】九澳飛灰事件令附近數名學生患上癌症,影響居民健康,環保局局長張紹基認為,事態到此地步,環保局目前將會更加關注的是區內環境質素,未來將會聯合幾個政府部門,對區內整個環境跟進到底,做好各方面工作。

開放態度  吸納意見

張紹基昨被問到九澳飛灰事件時重申,環保局長期與居民、團體保持溝通,跟進他們情況。又表示,深切理解他們的憂慮,故環保局將繼續對環境持續進行監測,在未有永久性監測站前,透過臨時性監測站,不間斷地做監測,並整理數據日後向市民和團體公佈,讓他們得知狀況。他重申,環保局在該事件上保持開放態度,吸納各方意見,做好各方面工作,相信衛生局有能力保障居民健康,祈望衛生局體檢報告出後,與衛生局一同跟進相關工作。

一句到尾  跟進到底

在九澳區內的三百多個學生中,有五個證實患上癌症,被問到環保局之前沒有檢測灰飛,令有市民健康受損需否負上責任? 以及有否考慮為高危病居民購買保險?張紹基回應,過去有聽過該訴求,當局將會分析相關情況。事態到此地步,環保局目前更加關注的是區內環境質素,繼續透過監測,做好各方面工作,未來將會聯合幾個部門,對區內整個環境跟進到底。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政府培訓司機 維澳無優先請 (29/03/2011)

【本報訊】新巴士公司維澳蓮運未夠司機問題未解決,勞工局現已包下全澳重型客車司機的教授服務,盡可能培訓更多職業司機,但維澳並無優先聘用權,需與其他企業爭奪這些人資。

局長孫家雄昨出席活動時表示,「基本上已包曬全澳所有能夠教到重型客車的駕駛學校」,「踩盡油」去培訓重型客車司機,今期已陸續有學員結業,六月底將會全部完成。同時,當局已著手籌備新一期培訓,並調整資助條件,要求學員先繳付部份費用,待完成課程並履行承諾,加入與其有聘用協議的企業做司機,就全數免費,否則就不獲有關資助。預計新一期招收約三百人,可於六個月內完成,該局稍後會公佈詳情。

非維澳獨享 其他企業也可聘用

孫家雄強調,有關培訓計劃並非專為維澳而設,包括博企在內的其他企業也可參與,故能否與學員達成聘用承諾協議,關鍵在於有關企業能否提供到具競爭力的優厚待遇,「因為作為政府最主要是公平公正,任何企業都有這樣的權利,去接受我們提供的服務。」當局沒具體掌握這一批學員與那些企業有協議,他們也是透過報章得知約七十人與維澳有約。

被問到會否把住不輸外勞司機一關,孫局長未有明確表態,只稱他們屬下級部門,會全力執行跟進莊荷和職業司機不准輸入外地僱員之司長批示,「將來是什麼情況,我諗這最好是看政府總體考慮是怎麼樣。」

至於維澳申請輸入外勞去培訓司機一事,他謂,有關事宜由人資辦負責,該局無權處理,籲外界要分清楚。

銀娛管協合作培訓青年管理人才

另外,銀河娛樂集團與澳門管理專業協會合作,共同培育本澳年青,成為管理人才,銀娛又會與管協及其下的管理學院合作員工培訓計劃,提升在職員工技能、心理素質和管理水平,為集團培管理人才。雙方昨舉行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勞局局長孫家雄、管協會長崔世昌與銀娛副主席呂耀東出席見證。

政府設立公職司法援助委員會 (29/03/2011)

【特訊】特區公報昨日刊登第53/2011號行政長官批示,設立隸屬於行政長官的「公職司法援助委員會」。批示於公佈翌日生效。

根據批示內容,委員會負責分析給予第13/2010號法律《因執行公共職務的司法援助》中第二條第一款(二)項所指的,支付在法院的代理費用形式的司法援助的申請,並發表意見。

委員會由五名成員組成,由行政長官以批示在公認具公民品德的人士中選任,並指定一名主席。而該名主席可邀請其認為對工作有利的其他人士出席會議,但無表決權。

批示又指,委員會為執行《因執行公共職務的司法援助》第八條第三款的規定而有需要時及在主席召集時舉行會議。當中,委員會成員及上述所指的獲邀人士出席會議有權依法收取出席費。

此外,行政暨公職局負責向委員會提供技術及行政輔助,且承擔委員會的運作費用。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聯盟求司長介入解決問題 (24/03/2011)


【本報訊】去年十一月下旬,傳媒爆出九澳堆填區有毒飛灰「無遮無掩」、「四處飄揚」後,九澳五所青年服務機構組成聯盟,與環保局、衛生局舉行多次會議,望能處理學生和職員受到的損害。經過三個月後,聯盟批評環保局「拖延」、「推搪」、「轉移視線」、「未有承諾」等,也要求運輸工務司司長介入事件,解決師生未來保障問題。

三分二職工「逃亡」

四個月前,傳媒揭發設於九澳堆填區的飛灰 (從垃圾焚化爐尾氣清除出來的有毒有害物質) 隨風四散後,位於九澳的五所青年服務機構 (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九澳聖若瑟學校、鮑思高青年村等) 組成關注九澳廢料聯盟。該聯盟昨早舉行記者會,主要公佈早前自行調查學生和職員身體狀況的結果,(見另稿) 聯盟也指出,其成員之一的鳴道苑 (學生寄宿部),超過三分一職工離職。

過去三個月,聯盟與環保局、衛生局進行多次會議,討論飛灰所引起的問題,一直期望透過協商會議處理四年飛灰帶來的身心損害。然而,聯盟指出,環保局局長既提出「向前看」論調,該局又在會議中一直拖延,拒絶進行調查、亦未有對師生健康保障作出承諾。聯盟也認為,環保局以「改善」堆填區後所進行的調查來轉移視線,製造九澳飛灰事件已告一段落的假像。

聯盟指出,環保局推搪堆填區亂象為局方成立前的問題,是全澳門政府要共同負責的;事實上,環保局成立後,管理飛灰場十八個月,期間曾更換承辦商,但依然監管不力、嚴重失職,至今未有道歉一句,局長張紹基及副局長韋海揚又以環保局「有所不足」來論述事件,傷害了身受其害的學生和職員的尊嚴。

聯盟認為,如未能百分百證明飛灰沒有對學生及職員做成遺害,當局要與受害者分擔日後的醫療開支,以示對失職的承擔。家長及職員均要求要有自選醫療的權利,可以自由選取醫療機構,不是指定到公立醫療機構就醫。

體檢問卷竟問有否拜神上香

鮑思高青年村副總幹事施育助稱:「到現時為止,衛生局尚未把身體檢查報告結果交給我們。而那份身體檢查報告,問的問題都是很一般性的,對於可能與灰有關係的隱疾,完全沒問,其中一些問題更令同事們覺得啼笑皆非,問家裡有沒有拜神,有沒有上香,是否意味香灰和飛灰可以相提並論。」因應衛生局的健康檢查情況,聯盟在三月上旬自行調查學生和職員的身體狀況。

早前,聯盟向家長及職員解釋事件,並收集約二百五十封親筆簽名的聲明書,當中提出四點要求:「個人資料運用聲明」、「針對性檢查」、「醫學研究」及「分擔責任」。聯盟代表於昨日到政府總部遞交那些聲明書,要求運輸工務司司長介入事件,解決師生未來保障問題,並希望司長稍後與聯盟會面。

飛灰惹的禍? 九澳區青服機構多名師生罹惡疾 (24/03/2011)


【本報訊】關注九澳廢料聯盟在三月上旬向區內五所青年服務機構的學生及職員進行調查,當中有一名學生、兩名職員有惡性腫瘤,兩名學生、四名教職員有良性腫瘤或息肉的情況,另有兩名職員患上白血病。聯盟希望藉此粗疏的調查拋磚引玉,重新引起公眾及當局關注事件,深入調查飛灰對師生影響,還事主公道及未來保障。

聯盟於三月上旬向全體師生發出身體狀況調查問卷,自行調查師生身體狀況;共收到二百四十四份問卷,調查發現約近五成的學生及職員,在飛灰場失當運作期間,持續或經常地出現多於一種頭部、眼部、鼻部、咽喉、呼吸系統的不適及病患,如:頭痛、頭暈、眼炎、眼痛、鼻敏感等。

超過五成的學生及職員的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及骨骼等亦出現多於一種的不適及病患;六成的職員及學生出現不良情緒反應,部份教師直指事件對工作及日常做成困擾。聯盟指出,更嚴重的是有一名學生、兩名職員有惡性腫瘤,兩名學生、四名職員有良性腫瘤或息肉的情況,另有兩名職員患上白血病。

暴露飛灰日數愈長病況愈重

調查亦運用統計工具檢驗在九澳逗留日數與病患的關係,發現師生出現的不適病患與逗留日數呈現正向的線性關係,即在九澳逗留愈久,不適及病患出現機會愈大。聯盟認為數據可能反映暴露飛灰日數愈長,病患愈嚴重。

調查結果顯示,在多個政府權責及私人機構中,職員認為「環保局」是第一個要為事件負責的部門,其次為「飛灰堆填區營運公司」、「前環境委員會」。對飛灰事件的要求方面,職員認為首要的工作是購買「危疾保險」,其餘順序為「立法制度規管垃圾處理」、「對九澳環境補救」、「追究過往數年飛灰責任」等。

對環保局處理九澳飛灰事件的評分方面:七成二的職員表示不滿或非常不滿意,平均值為一點九六分,聯盟指出,一分最低、五分最高、三分合格,環保局的工作評分低劣。然而,受訪者對衛生局的身體檢查則給予較優的評價。

長達三十一版的調查報告由學校醫生、教師及社工共同完成,施育助坦言,數據準確度有局限,但基於環保局推諉拖延,多番拒絶調查過往情況,家長及職員對現況感到極其困擾,固此,以調查協助全體師生了解身體現況。

青服機構領導主管願負道德責任 (24/03/2011)

【本報訊】關注九澳廢料聯盟發言人楊祖羅撰寫「面對過失的四個勇氣」聲明,長達二千多字的聲明指出,九澳區五個青年機構的領導及主管承認以往「在發揮監察社區的職責上失職」,並「願盡道德的責任」,他們也促請環保局要表現出「承認」、「道歉」、「道德」及「改變」的勇氣。

在「面對過失的四個勇氣」聲明中,楊祖羅指出,九澳區內五個青年服務機構的領導及主管承認在發揮監察社區的職責上失職,由於,以往未有對空氣環境有敏銳醒覺,容許多年來灰塵鋪天蓋地,又未能及早發現堆填區的運作問題,因此,他們需要向青年、家長及同事致歉。

楊祖羅也在聲明中表示,他們 (領導及主管) 願盡責無旁貸的道德責任,繼續為同工、學生及家長們爭取到底,一同面對及努力尋求解決各種不同的困難,因為,「青年是我們的學生,同工是我們的伙伴,他們的問題便是我們的問題」。

聲明提到「承認的勇氣」、「道歉的勇氣」、「道德的勇氣」、「改變的勇氣」。其中指出,「人與生俱來就是軟弱有犯錯的可能,學生會有犯錯,身為人師也會犯錯,難道作為官員就不會犯錯?環保局常面對著飛灰的受害者說自己在『處理上有不足』,避開『承認錯誤』的語句,以為能挽留尊嚴,避免承擔責任嗎?」

環保局沒承擔責任勇氣

事件跟進至今,環保局從未就飛灰事件為受影響 (受害) 者及環境帶來的傷害道歉。聲明表示:「『有不足』便是『無盡責』,便『失當失職』。『無盡責』、『失當失職』便要道歉,尤其對受影響者道歉。…… 道歉的相反是抗辯,因為「拒絶改變」。沒有道歉的勇氣,便沒有改變的勇氣,也無從作出真實的改變。」

在「面對過失的四個勇氣」的結尾寫道,作為受傷害的一方,領導及主管們誠意邀請環保局展現勇敢的一面,發揮:

(一) 承認的勇氣:承認飛灰事件上的『失當失職』;

(二) 道歉的勇氣:向所有因飛灰事件受傷害或影響的人公開道歉;

(三) 道德的勇氣:為事件負上跟進『受影響人士』的調查研究、釋除疑慮;為保障未來健康問題作出保障,直至事件圓滿解決為止,而非只著眼於環保設施的改善工作。

(四) 改變的勇氣:承諾為飛灰事件公開資料、能全面陽光監察、成立獨立調查小組調查事件、讓公眾監察、為環保工作成立獨立監察機制。

環保局稱與九澳居民保持密切溝通 (24/03/2011)

【特訊】環境保護局聯同衛生局,過去已就九澳區內環境及居民健康問題,一直與相關團體、居民、設施負責人召開多次會議,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訴求,並深切理解其憂慮。為持續改善環境質素,局方會加強對區內環境的監測,亦已訂定一系列計劃和措施。未來亦會繼續聯同相關政府部門,與九澳區居民、各團體等保持密切溝通和聯繫。

為持續改善環境質素,環境保護局會繼續加強對區內環境的監測,並已訂定一系列計劃和措施,包括:一、於九澳飛灰堆填區內,安裝閉路電視,加強監督力度;二、聘請獨立第三方定期抽驗固化飛灰的固化質量;三、於區內再進行土壤及塵埃的重金屬分析;四、於澳門半島、氹仔及路環亦會採集土壤塵埃作分析,作為與九澳區對比;五、於九澳區內適當位置設置永久的空氣監測站,現正進行選點研究等,在永久監測站設立前,亦持續在區內一些地點進行臨時採樣。

同時,為更好地保障環境質素,並以確保居民健康為首要考慮,局方將根據於二OO九年委託科研機構所進行的飛灰堆填區選址及設計研究結果作認真分析,盡快選擇合適地點建設新的飛灰堆填區,並會先設置固化飛灰的臨時倉庫。長遠來說,會加快研究針對高污染工業場所制訂排放標準及進行立法,訂定符合本澳實際情況的標準。並持續推進“源頭減廢”的工作,以減少飛灰的產生量。

環境諮詢委員會下設的《飛灰堆填區及焚化中心之事宜》關注小組,亦於本月二日舉行會議,跟進飛灰堆填區及焚化中心的最新情況,並由環境保護局局長、環境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張紹基主持會議。環境保護局人員在會上介紹將開展的多項監測計劃及相關後續工作。

出席會議的委員認同局方就飛灰堆填區問題的處理方法,他們認為必須從源頭入手,推動“源頭減廢”和提升垃圾分類回收的效益,從源頭開始達至減廢、減排的目的。同時建議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研究引入適合澳門環境的先進廢棄物處理技術。

另外,環境保護局已於今年一月設立熱線電話(二八八五一八三O),讓居民可向局方反映意見,以對問題即時作出跟進和處理。未來,局方會繼續聯同相關政府部門,與九澳區居民、各團體等保持密切溝通和聯繫,了解他們訴求,持續監測區內環境狀況,確保區內環境質素和居民健康。

衛生局關注九澳居民健康檢查結果

△衛生局理解「九澳飛灰堆填區事件」引發附近居民和師生對健康產生的疑慮。為此,衛生局已有序地為九澳居民進行體檢計劃,直至二月共為五百二十二名自願參加體檢的九澳居民進行健康檢查,有關檢查結果現正進行醫學分析,並將盡快公佈有關的分析結果。

衛生局強調,若健康檢查結果被界定為須要進一步醫學跟進者,無論是否和飛灰有關都會安排作下一步檢查。此外,衛生局目前仍收到部份離校的師生要求為他們作健康檢查,並會儘快安排以便集中處理有關體檢工作。

衛生局重申,不論任何原因,都會對本澳居民的健康是非常重視。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環保局與學社交換意見 (22/03/2011)

【特訊】環境保護局於昨日與新澳門學社就多項環保政策交換意見。局方表示,會致力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包括推動環境規劃和立法工作,並會按先後緩急,盡快就空氣污染和噪音等環境問題,推出相關的應對政策或措施。此外,將來更會重點強化「源頭減廢」、「分類回收」成效,力求以全方位、多元化方式推動環保工作。

立法議員吳國昌、區錦新,以及新澳門學社理事長周庭希、副理事長鄭明軒等一行五人,於今日下午訪問環境保護局,由副局長韋海揚、環保基建管理中心主任陳國浩、環境污染控制廳廳長葉擴林、環境宣傳教育處處長阮燕蓮等接待。雙方就修訂《噪音法》、九澳飛灰堆填區的跟進工作、鴨涌河整治、廢棄物處理等問題交換意見。

會上,韋海揚副局長表示,環境保護局自二○○九年六月成立以來,積極推動環境規劃和立法工作,重點關注本澳的環境污染問題。考慮到空氣污染和噪音為本澳兩大環境問題,局方在過去一段時間就不同的污染源開展針對性工作。

針對空氣污染情況,環境保護局已就「控制車輛尾氣、減少空氣污染」訂定了短、中、長期措施,特別是規管車輛尾氣排放標準,從源頭著手。由於車輛尾氣排放是本澳其中一個主要空氣污染源,環境保護局已完成制訂《進口新汽車應遵守的尾氣排放標準的規定》行政法規,以避免較高污染之車輛進入澳門及行駛,目前法規已進入立法程序。此外,亦會研究制訂在用車方面的尾氣排放標準,以及制訂加快淘汰高污染車輛的措施,保障本澳之空氣質素。

在噪音方面,環境保護局研究和分析外地的管制方式和經驗,結合澳門城市客觀環境和具體情況,在現行《噪音法》(第54/94/M號法令)的基礎上,制定《環境噪音的預防及控制》行政法規,取締高污染的打樁設備(傳統撞擊式柴油錘、氣動錘和蒸氣錘打樁機)以及將社會生活噪音納入管制的範圍,進一步保障居民的健康,目前法規已進入立法程序。

除此之外,「源頭減廢」、「分類回收」是環境保護局今年的工作重點,未來將會加強有關方面的宣傳教育,更好地利用推動環保工作的三大平台─「綠色學校伙伴」、「綠色企業伙伴」和「澳門環保酒店獎」等計劃,以及透過在公共部門開展工作,逐步拓展環保行為的覆蓋面。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學校霸權不合時宜 (21/03/2011)

【本報訊】早前,網上熱傳高二學生因唱含有「粗口」英文歌被學校開除,青年動力昨午舉行「動力論壇」,主題為「新時代的校生關係」。有學者認為,事件可能由兩代不同價值觀的衝突所致,此外,青年人往往挑戰權威,建議校方定期與學生公開對話,讓他們表達想法,回應青年需要。

澳門理工學院社會工作課程講師梁啟賢認為,「粗口歌事件」可能由兩代不同價值觀的衝突所引起。對於外界批評教育制度不夠多元化,不夠開放,不夠包容,梁認為,這不是一、兩間學校可以解決和處理的,涉及整個教育體系,甚至整個社會體制。

「從更高層次看,究竟整個社會制度如何包容青少年的聲音?雖然,過去兩年,教青局、社文司做了很多動作,與青年人對話。但是,究竟是否只有選定的團體?還是很廣泛地包容所有意見?過去都有一些評論,你是否真正了解青年人的需要,而不只是做一、兩次所謂對話,或找一、兩個指定團體便可解決問題。」

梁啟賢指出,青年人往往是反叛的,意圖挑戰權威,過程中甚或感到高興,但是,挑戰權威可能是有創意的,可能令學校改變以回應青年的需要。他認為,學生會可以成為學生表達意見的渠道,並建議校方定期與學生公開對話:「可能很多學校校長怕很難控制,其實,很老實說,可以亂成怎樣,怕他衝上來打你嗎?」

從事三十多年教育工作、直選立法會議員區錦新指出,未實施普及教育前,留在學校的都是有能力、有動機的學生,但是,現時的學生無論有否學習動機、有否學習能力、是否願意讀書,都要留在學校,師生往往「困獸鬥」,如果老師不改變方法,很容易出現學生與師校的衝突。

區錦新認為,遇到衝突時,教師、校方更有責任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不是很簡單地開除學生:「一個醫生醫不好人就踢病人出院,學生我教不好就踢他出校,只是將責任移轉給其他學校,或者移轉給社會,這樣其實看不到教育工作的專業。」另外,政府以法規訂定「入網學校」不得在學年中途開除學生,區錦新認為,學生在學年中途被開除,受到很大的傷害,教青局有責任做好把關工作。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互聯網拉近師生關係 (19/03/2011)


【本報訊】很多老師給學生一種很威嚴、難溝通的感覺,然而,也有老師常在課後和假期與學生一起活動,更透過互聯網拉近關係,並且給予指導。一名關心邊緣青年的老師認為,青年人是反叛的,教育工作者首要是包容他們的錯,而且教導學生是不會在一、兩天後見到成效的。

很多人覺得網絡是「洪水猛獸」,但在社交網站facebook「結交」逾二千位「朋友」的中學體育教師李偉權表示,互聯網可以拉近師生關係。他指出,一些內向學生不易面對面傾談,他可透過網絡與他們溝通,此外,很多學生在網絡都真情流露,讓他留意學生的需要和問題,可以及時介入。

有不少批評指斥網民,尤其是年輕的,在網絡不了解事件的真相時,便妄下判斷及留下責怪他人的言論。若見到學生有類似留言,李偉權便會即時介入,提供多方面的訊息,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思考。他仍然正面看待青年人的網上活動:「青年人總會有錯的,最重要是有人告訴他們錯甚麼。」

「刀可以殺人,亦可用於煮菜,我們要利用它(網絡)好的一面。」李偉權每天放學後便與學生練跑,假期則籌辦宿營、游泳等不同活動,社交網站有助他和學生互傳最新消息,也可讓他了解他們的意見:「如果我們的田徑隊,或者我這班學生沒有網頁,我想我都頗頭痛。」

在一九九三年開始任教的李偉權稱:「老師應該真是要與時並進,不可以時常說教育改革,改革,改革,你們關起門說改革,你都不清楚年青人想甚麼,或者他們需要甚麼,談甚麼改革,改都沒有用,改是為了你們為改革而改革,不是真的為了這班年青人去改革。首先,真的要知道他們需要甚麼。」

「年青人是反叛的,他們這個年齡,不是每一個都是我們心目中的乖仔,到了這個年齡,他們就是這樣。如果你責怪他,你就不用教導他。第一,真是要包容他們的錯。」關注邊緣青年的李偉權認為,人在年青時總有反叛、重視朋輩、對異性好奇、挑戰權威等需要,但很多成年人卻壓抑他們,缺乏恰當的教導。

「身為老師、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教無類,沒理由一間醫院不接收有病的人,其實,現時有些學生真是有病,他們等待我們教導和醫治,如果開除他們,根本不能教導他們,只好似完成了自己的責任。」李偉權坦言:「不可能一天便見成效,我今天訓斥你(學生),你明天便變乖,我就是神了。」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蔡高兩舊生望與母校探討教學問題 (18/03/2011)

【本報訊】早前,網上熱傳一名高二學生在校內唱了含有「粗口」的英文歌曲後被學校開除。該校兩名舊生昨午將畢業證書交還給母校保管,期望與校方會晤探討教學問題,並促請教育界改進落伍的思想,為下一步開拓一個包容學生多元智能發展、包容學生獨立思考的教育成長空間。

「教育 (機構) 應是一個包容的機構,不是排斥的機構,不應排斥主流以外的學生,學校應該關心學生,不是離棄學生,我們希望教育界能關注這一點。」蔡高中學的舊生周庭希早前與被該校「勸諭退學」的、曾唱「粗口歌」的學生會面,也認同該學生的行為有不恰當之處,但教育者應是引導,而不是離棄他。

另外,據周庭希了解,被「勸退」的學生曾有挑戰學校權威的行為,他認為,「作為教育持份者,學生應享有和平理性探討教育制度的權利,其意見應被保護及尊重。」 他也盼望,「真正的賢師可以包容和透視不夠尊師的行為表象,掌握問題的核心,從更高層次視野給予回應。」

周庭希認為,母校「勸退」學生的個案是本澳教育界的冰山一角。他指出,澳門的教育制度仍然停留在工業社會的填鴨式教育,學生感覺是在「制度」下被當成零件、產品被評核、處理,然而,澳門已過到成後工業的社會,需要培養青年的多元智能。

「任何教育機構均應瞭解,榮譽是由協助學生獲取成就中建立,而非由將異見消失所得。」周庭希表示,早前多次致電聯絡校方,遺憾的是從未得回應,昨日也沒有教職員接收證書,兩名舊生只好把證書交給校門接待處的人員,並會持續約晤母校探討教學政策:「了解他們 (校方) 的情緒,希望待大家冷靜下來後,可接受我們的約晤請求。」

周庭希亦是新澳門學社的理事長,他表示以個人名義發起行動,而昨午的行動是將證書交給母校保管,日後,當學校從管理制度、教學質量、行政透明度、學生家長參與度各方面取得改善,令學生增加歸屬感後,他們將榮幸地再次取回證書。他重申,行動不是傳達對母校的憎恨或對當事人的衝動支持,而是表達對落伍教育思維嚴重傷害學生對母校歸屬感的悲哀。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調查:傳統媒體與網絡民意脫節 (16/03/2011)

【本報訊】調查機構的研究顯示,2010年澳門十大事件包括「2010/2011施政報告」、「五一遊行」、「非凡航空」。負責「澳門全民意指數」研究的張榮顯表示,「互聯網絡」、「傳統媒介」、「全體市民」三者可立體展現民意,研究結果也呈現傳統新聞媒體與網絡民意脫節的現象,他認為,傳統媒介不宜抱有殘舊的心態,以為某些重要議題不被報道便會在社會中消失。

「澳門全民意指數」由「e言熱點指數」和「市民關注指數」組成。透過網絡挖掘技術,得到網民對事件的關注度和媒體對事件的報道量,構成「e言熱點指數」,而「市民關注指數」則通過隨機抽樣電話調查所得。

「澳門全民意指數」研究報告顯示,「2010/2011施政報告」、「五一遊行」、「非凡航空」、「銀河懷疑假招工」、「公職法援」,無論是網絡民意,抑或傳統媒體(報紙、電台廣播、電視廣播等),在過去一年都給予較多的關注和重視。然而,「8/31交通意外」和「6/9暴雨」在論壇關注度雖排於前十名,在傳統新聞媒體的報道量卻前十名不入,呈現傳統媒體與網絡民意的脫節現象。

研究由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策劃,易研網絡研究實驗室設計及執行,項目主持人張榮顯博士昨午表示,「互聯網絡」、「傳統媒介」、「全體市民」之間存在互動的關係,如果單看某一媒介的數據,可能會忽略某些人士的意見,因此,有必要透過不同的渠道去全面了解民意。

居民上網率七成

張榮顯指出,去年,本澳居民的上網率達七成,代表著可觀數量的民見:「要推動公民的參與、社會的參與,我覺得網絡的部份,是不能忽略的。」他認為,政府需要考慮常規地從網絡了解民意。

「澳門全民意指數」研究的網絡挖掘對象是本澳十三個網絡論壇和十六個主要媒體。在本澳網民中,近四成使用網絡論壇,人數達十三萬六千多人,單是去年,澳門網絡壇民意帖總數達四十三萬八千多條,點擊數有一千五百六十四萬一千多次。

去年八月卅一日凌晨,一名駕駛電單車的廿二歲莊荷,被跑車撞至重傷不治,這件「8/31交通意外」於網絡論壇關注度排行第三位,在傳統新聞媒體報道量卻連十大都不入。這現象是否反映網民不滿主流媒體的報道不足而「咬著不放」?「在我們的數據中沒有直接顯示出來,但這個是可能的。」張榮顯指出,在互聯網的世界中,重要的社會議題不會因著傳統媒體的報道不足而消失。

傳統媒體被批評自我中心,甚至淡化敏感事件,網民則發揮著抗衡、補充的作用,傳統媒體要否作出改變?張榮顯概括地回應:「真是要變,是要變,至於如何變,當然,它有其編輯方針,但是不能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以前怎樣做,現在繼續做下去,行不通了。因為你越是這樣,別人越看不起你,越不尊重你。」張補充,傳統媒體也不能「隨波逐流」。

近年,尤其是外地傳統媒體,越來越多報道互聯網的事件或議題,但是,有意見批評傳媒小事化大。「你說媒體搞大件事,我認同的。」張榮顯指出,沒有媒體報道,事件或議題只能在網絡得到關注,然而,也要注意傳統媒體有何動機、如何處理,並分析報道手法是鞭策或推波助瀾或中立:「所以,不能夠說由於媒體報道(網絡現象),就指它將事情推波助瀾。」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汪雲:增發至少二百的士牌 (15/03/2011)

【本報訊】的士服務問題近來備受關注,交通事務局局長汪雲重申,必然以「數量提升質量」,增發的士牌勢在必行,但未有最終定案,初步估算二百個是「最基本」。

汪雲表示,要改變現時的士行業狀況,就一定要增發牌照,其模式和數量都還在研究中,當中按人口規模、遊客數計算出,增發二百個的士牌是「最基本的」,至於要多少,則要社會共識和更多數據支持。

當局傾向增發公司制的士牌照,至於繼續是一間公司?多一間公司?還是更多,汪雲稱,各有長處,現未有深入考慮到這部份,他們更關注的是管理系統方面,希望通過公司制,有更多機制規管和處理司機操守問題,不用動不動就要用至法律制裁。

維澳無向人資辦申請外勞

對於早前經濟財政司司長與交通局局長回應維澳蓮運司機輸勞問題上的「不同調」,汪雲解釋,這是兩回事,因為兩人發言時間不同,且官員職責不同,司長是站在較高的角度看問題,而他是直接表達,「我未收到任何政策改變的訊息,現時來說,到這一刻為止,我收到的訊息都是按照現有勞工政策去做」,重申司機不輸勞。他還透露,昨向人資辦主任黃志雄了解,維澳現未有入紙申請外勞。

汪雲坦言,對維澳上月底、本月初的連串行動事先不知情,事後才接獲其解釋,並指公司應可採取如提升薪酬待遇等更加積極的做法,現卻「好似牙膏,一會兒擠一點、一會兒擠一點,擠到最後萬二萬三,我問他究竟(出)幾多(薪酬請人)?」他補充,對方已在是次事件中受到教訓。

交通局訪本報

此外,交通局局長汪雲昨率副局長鄭岳威、交通管理廳廳長羅誠智、車輛駕駛員事務廳廳長賈靖龍、公共關係處處長劉小活等到訪本報,介紹今年工作重點,獲社長龔樹根、副社長龔永興、總編輯梁志全和採訪主任黃生歡迎,雙方還就多項交通議題交流討論(見圖)。

龔樹根表示,當局走訪新聞機構介紹工作、交換意見,是對業界的重視,強調傳媒是政府與市民間的重要橋樑,會做好反映民意和傳遞政策的職責。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學校應負更大教育責任 (14/03/2011)

教育界近日有不少新聞。原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梁勵升任局長,可說是喜事一樁。而原教青局局長蘇朝暉調任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主任,表面上是降了半級,但實際上是被委以重任,肩負著推行行政長官提出的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施政政策的重任,並不是因為教青局早一段時期被審計報告揭露出來的醜聞而「被問責」。因為「問責」是作為花樣,而不是實際,不能當真。

除了官家的事外,教育界近日的不好新聞都發生在學生的身上。一是一名十七歲的初三男學生多次在所在大廈縱火而被捕,該生供稱是因為悶極無聊才縱火。二是一名高二學生在校內比賽時,因唱帶有粗口的英文歌曲而被學校勒令退學。教青局稱是學生自願退學,該學生及家長則稱是多次求情不果而只好選擇自願退學;而梁勵接受記者訪問時官式的表示會要求校方提交詳細報告。

官場的升遷似乎與老百姓無關,因為那只是官場裡的權力遊戲,不是「以民為本」來決定的。面對學生中出現的事,老百姓卻不能不關注。畢竟年青人是未來的主人,他們學好學壞可影響到未來。

教育青少年,學校、社會、家長都有責任,這已成為一個共識。這三方面應該相輔相成,而不能相互推卸責任。正如澳門大學教育系副教授黃素君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所指出的,大多數學校僅傳授經篩選的、屬於主流的、正統的文化;然而學生是生活存在多元文化的校外社會中,社會中的次文化又往往不被學校所接受。她認為,學校要掌握社會真實的一面,要有足夠能力和空間,與學生一起討論真實的問題,不能抱「不討論等於不存在」的態度。

筆者同意黃副教授的看法,也認為悶極而縱火及唱粗口歌而被退學的學生所帶出的問題,值得教育界思考。因為學生是生活在真實的社會裡,粗口、打架、抽煙,甚至縱火和吸毒等犯罪都在社會裡發生。學生如果受到影響,甚至染上惡習或犯罪,學校可以作為反面教材與學生討論,而不應單純地趕出校門,讓社會承擔教育責任。

筆者認為,教育青少年,學校應負更大責任,少用規章制度來懲罰和排斥學生。有個上午筆者乘搭公共汽車從離島到澳門,聽到後面有三位中學生在討論是否到拱北玩。他們因為遲到而不讓進學校,只好回家,但又擔心家裡責備。最後因為大家都沒有帶「回鄉証」而去不成拱北,下車後各散東西,不知去了哪裡。

筆者對於這事一直耿耿於懷,心想,如果學校教育一下,就讓遲到的學生上課,肯定會比趕出校門好。況且,澳門的公共交通就有很大的問題,從澳門到氹仔的路較長,遲到也有情可原,根本不必因此把學生在校門外。
                                              
悅士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出版法廣播法民調招標 (12/03/2011)

【特訊】新聞局局長陳致平昨日表示,特區政府將透過公開招標方式,委託合適單位進行修改《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的民意調查和分析服務。有關招標公告將於本月中旬刊登,預計民調服務最快可望今年第三季度展開。

新聞局昨日舉行第四次簡報會,向傳媒介紹《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民意調查的公開招標工作。局長陳致平、副局長何慧卿及行政暨財政組組長黃文富出席。

陳致平在會上表示,為收集社會對修法的意見,作為下一階段草擬法律文本的參考,有需要進行廣泛、客觀和科學化的民意收集和諮詢工作,以及相關之研究工作,務求能反映傳媒、社會大眾對修訂法律的意見。

考慮到民意調查在澳門逐步普及,除了大專院校外,亦有從事調研顧問的專業機構就社會不同議題開展民調工作。為此,是次公開招標將歡迎本澳的大專院校或一些其商業登記註有從事與民意調查、顧問研究業務相關的單位,就兩項法律的民意調查、收集和分析研究服務遞交工作計劃書。

他指出,公開招標的相關文件及建議書已獲行政長官批准,預計本月16日將可在特區公報和中葡文報章上刊登招標公告,正式進行公開招標。如果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估計民調服務可在今年第三季度展開。

陳致平強調,民意調查工作必須科學、客觀,並全面反映傳媒、社會各界對修法的意見和建議。

是次民意調查招標服務要求包括:調查對象要廣泛全面,尤需包括傳媒界別;要有資料證明其建議的民調方式具科學性和客觀性;民意調查需要在充分和全面的研究資料的基礎上開展。而服務期則由投標人因應民意調查的方式和工作釐定,政府不劃一標準,以增加民意調查工作的彈性。

學校應重新思考社會功能與責任 (12/03/2011)


【本報訊】近日,網上熱傳一名高二男學生在校內比賽唱出含有一句「粗口」的英文歌曲而被開除,他在廿四小時內,於網上得到六千多人聲援。澳門大學教育系副教授黃素君曾參與網上討論,她指出,學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社會和傳承傳統文化的保守學校,從而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她希望「粗口歌事件」引發教育界重新思考學校的社會功能和責任。

學生活在兩種不同環境

「由我自己讀書至現在,雖然社會發展民主,但事實上,我自己覺得學校是較為保守的團體。」澳門大學教育系副教授黃素君表示,大多數學校僅傳承已經篩選的、屬於主流的、正統的文化,然而,學生在校外生活的社會卻存在多元文化,當中的次文化又往往不被校內的文化所接受,學生實是生活在兩種不同的環境,形成對學校制度的不適應。

她指出,不適應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些學生會刻意挑戰制度,大部份學生則默默忍受。黃素君期望,「粗口歌事件」可引發教育界以正面的態度,重新關心學生不適應學校制度的問題。

要與學生討論真實問題

學生生活的社會與學校解釋的社會是有落差的。黃素君認為,學校要掌握社會真實的一面,要有足夠的能力和空間,與學生一起討論真實的問題,不能抱有「不討論等於不存在」的態度。現時,大多數學校會討論「汶川地震」、「嫦娥七號升空」等「大是大非」的課題,黃素君建議,學校與學生也討論日常生活的議題,如在社交網站出現的爭議等。

學生被開除的絕大部份原因是違反校內規章。黃素君認為,很多校規都假設人性是醜惡和卑劣的,大部份用語是禁制式、命令式,較少是鼓勵式的,這現象反映,現今的學校是用禁制和命令來培育獨立思考的、自主的公民。

應重新檢視校規

相對於禁制和命令,黃素君主張鼓勵學生學習和成長,「不是用暴力手段教他 (學生們) 非暴力」。她估計,那名「被開除」的學生及其支持者實是控訴「學校規章非人性化,沒有民主的成份」。黃建議,當今重視社會的民主、公義時,教育界和教青局重新檢視各校校規。

黃素君認為,很多校規存在很強的懲罰性和排他性,「難教」的學生只要達到某些標準 (如:違規次數) 便可被校方著令退學。然而,學校除了傳承文化外,也是啟動文明的地方,面對那些所謂「不文明」的學生,有些學校卻以學生「不文明」為理由,要求他們離校,黃素君坦言:「我覺得很可悲」。

要為學生解決問題

「我們不是解決個學生,而是解決學生的問題」。黃素君注意到,尤其是有優勢的、有條件的學校,會選擇放棄,要求學生離校,「學生的最後會怎樣?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們迫他們走上絕路」。

究竟「尊師重道」在今天有何意義呢?黃素君認為,真正得到尊重的老師,應有一些特質吸引學生的,例如:老師真是一位啟蒙者。學生知道老師栽培自己,自然產生敬佩和感激之情。「今日他 (老師) 講的道理是否乎合社會大部份人的理解?我們不會盲目要求你 (學生) 尊重我,因為如果我要求你尊重我,其實就好似利比亞的強人。我不理怎樣,你都要尊重我、屈服我。」

早前,聲援「唱粗口歌學生」的網上活動,在廿四小時內有六千多人參加,吳素君覺得「很厲害」,也曾加入網上討論,注意到很多網民是不了解實情,仍盲目地支持,甚至妄下判斷。她提醒,現時的在學校教導與媒體相關的內容仍屬技術層次,校方也需要栽培學生的媒體素養,包括分析力,判斷力,責任感等。

教青局要求校方交報告 (12/03/2011)

【本報訊】網路熱傳一名學生因唱有「粗口」英文歌曲而被開除,教青局早前聲稱那是「自願退學」的,但該名學生及家長表示,多次求情不果,又不想被校方勒令退學,才選擇「自動退學」。教青局新任局長梁勵昨日表示,已要求校方提交詳細報告,並希望該名學生在另一學校專心學習。

近日,網路上熱傳一名高二學生在校內比賽中,高唱含有「粗口」的英文歌曲而被學校開除,教青局中學暨技術職業教育處處長梁慧琪本週三受訪時表示,該名學生是自願退學的,但學生及家長在週四向傳媒指出,他們多番求情不果,在校方提供自願退學和勒令退學的兩個選擇中,只好「自願退學」。

究竟,跟進學生離校時,教青局是否僅聽校方的報告?該局新任局長梁勵昨午就職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得悉該生退學後已有人員跟進,現要求校方提交詳細報告,從而深入了解事件。梁勵知道該名學生已獲另一學校取錄,而局方最重要的工作是讓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她希望學生繼續專心學習。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學生好壞如何定? (11/03/2011)

二十歲高二學生公然高唱含有「粗言」的歌曲,或許不少市民早已認定那是一位「壞透了」的學生。其實這位青年人想甚麼呢?他經歷了甚麼呢?

原來,張毅曾在新加坡的學校讀小五至初二,由於反叛退學回澳上學數月後,再退學到餐廳、卡啦 OK 等地方工作。兩年後,他才覺得知識的重要性,便到蔡高夜校讀初三及高一,在今學年轉到日校讀高二。張毅上周五離校時是帶著一個「小過」的,原因是他曾遲到一節課才抵校,被判為曠課。

他表示,上學期由於不適應日校生活,常在課堂上睡覺,但在下學期已有改善,他又一次在班中「據理反駁」老師,另外,校方發現他曾在網上留有「租借情人服務」的言論,但張毅認為,這是私人行為,內容沒有提及學校,那更是在轉到日校前的行為,他表示,校方堅持該行為是很不正確的。

張毅認為自己在蔡高中學是一個怎樣的學生?「思想較開放的人會很愛戴我,思想封建的人會很憎恨我。」事到如今,記者問他會否恨這間學校?張毅稱:「反叛期過後,蔡高夜校和日校是令我重新接觸知識的地方,我一點都不憎恨這兩處地方。救了我,這兩處地方,是懷著感恩的心。」

希望成為成功人士

過去半年,張毅在日校得到多個獎項,音樂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歌手,英語朗誦亞軍等。這位有不平凡經歷的青年有何理想?他只能說,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無論將來從事甚麼職業,都希望對他人有貢獻,有價值。

並不認識聲援發起人

在社交網站得到六千多人聲援,張毅估計可能是公眾想多了解事件,另外,不少學生對澳門的教育有意見,「只不過大家真是為了高中的畢業證書而忍氣」,因擔憂而沒有表達出來,現在網上討論類近個案,引來很多人「借題發揮」心內的想法。張毅按記者要求澄清,日前社交網站活動及專頁發起人在他退學前是不認識的。

我們只能選擇自願退學 (11/03/2011)


【本報訊】近日,有社交網站出現廿四小時內有六千多網民聲援一名學生的現象,有指該生因唱了含有「粗口」歌詞的歌曲而被校方開除,傳媒昨日聯絡上當事人張毅和他的父親。原來,他們只能在「自願退學」和「校方開除」下選擇前者,那名學生也表示,他曾向校方領導層坦白表達對教育的意見和問題,由於不被對方接納,又被認定為不悔改,成為被開除的關鍵原因。

已受罰並道歉

早前,蔡高中學高二學生張毅在校內參加英文歌唱比賽時,唱出內有「粗口」(不雅字) 的英文歌曲,當天也奪得該比賽的冠軍。事後,校方決定要處罰他,包括:降減操行分、取消歌唱比賽冠軍資格、學生要向全級同學致歉,張毅已一一接受了,事件似乎是告一段落。

上載片段惹禍?

然而,張毅在兩天後把比賽的片段上載免費視頻網站。「其他參賽隊伍都有放上 Youtube,我與他們一樣,將片段放上 Youtube。這是才華表演,我覺得是一件好事,我可以表演給大家看,唱一首好歌,我覺得是一件好事,值得分享。」上載後數天,助理校長召見張毅,期間,這名學生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看法:「應該更開放,較多元化,不需要『盟塞』、封建、專制,可以聽學生的意見。」

曾對校方表達對教育看法

張毅回憶,自己的態度是相當「溫和」、「輕鬆」的,但是,越是說類似的話,助理校長越是激動和不接受,直指其觀念和思想很不正確。張毅歸納,被開除的主要原因應是那次對話。為何要說「他人視為不尊師重道」的話,張毅表示,那時不想與一般澳門學生一樣,「每次受罰都是垂下頭,每次受罰都是表面接受,但行動照舊,其實,大家心內都是不服氣的。」

「尊重歸尊重,到意見時是言論平等,是言論自由的,我現在不是人身攻擊,我不是批評甚麼,我是向教育界給予意見,所以,我們的言論自由是平等的,不應還有師生之分。」

其實,早在決定參賽時,張毅已選定那首自己很喜愛的歌手所唱的、外國流行的、卻內含一個「粗口」(不雅字) 的歌曲,他承認賽前向校方提交歌詞時,把相關字眼修改,到決賽時才唱回原來的版本。「音樂是音樂,要尊重原創,你可以一開始便不准我唱。就算是我瞞天過海,到最後才唱出來,你可以不頒獎給我,為何那時仍要頒冠軍給我?」

教青局日前表示,張毅不是因為一句粗口以致離校,他也做了一連串的違規行為。張毅不介意教青局向社會公佈「一連串行為」的詳情,讓公眾判斷他要離校的理據是否合理。訪問其間,他不只一次說:「開除一個學生,是最後、最後、最大的一個決定,等於社會上的死刑。」

張父淚流說經過

父親張先生接受記者訪問約一分鐘,便流下了男兒淚。他上周五與校方會面時,只有「兩條路」可選:自願退學或校方開除,縱然求情約半小時,也表示承認錯誤,希望可以留在該校,但校方很堅決,考慮到被開除便難以覓得新校,只能選擇「自動退學」。校方清楚向張父指出「開除」原因,是該生將含有「粗口」的參賽歌曲上載到互聯網,是學生不知悔改,把事件升級,令學校難以交代,對學校造成傷害。

張父表示,在過去數月,校方沒有向他投訴兒子的行為有問題。現在,他很希望兒子及早在新的學校繼續學業,也擔心他能否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在傳媒報道前,已有學校願意錄取張毅,但是,由於他遺失了第一學段考得第十一名的成績表,故現等候蔡高中學補發,才能在新學校辦理入學手續及上課。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疑似校方網站警告學生勿壞校譽 網上聲援活動一日六千網民加入 (10/03/2011)


【本報訊】日前,有網民在社交網站發起活動,要求還一名被開除中學生機會,被開除原因僅是他在校內英文唱歌比賽中,唱出粗口歌詞,在短短廿四小時內,引來六千多名網民加入。數千名網民在一天內為一個本澳的議題而「聚集」,實是近年非常罕見,其間,一個疑似學校官方社交網站專頁,發出訊息提示學生不要在網上做損壞學校聲譽的事情,否則會被處分,該校昨日已否認訊息非學校所撰。另外,那個疑似官方專頁和聚集六千多網民的活動 (網) 頁,均在今日凌晨在互聯網「消失」。

兩網頁今凌晨同告消失

前晚出現在社交網站 facebook 有「要求當事人出黎講返件事ge來龍去脈。是否學校真因歌唱比賽一句失言而被踢出校!?」活動 (event) (原名:「還他一個機會,反對一句粗口就踢人出校」),僅設立廿四小時,已有逾六千網民「參加」。另有一個名為「還他一個機會,反對一句粗口就踢人出校」專頁 (page),錄得二千網民加入。

學生有錯應教導

大部份網民留言狠批校方的決定,認為紀律處分便足夠,直指因一句粗口就開除學生是「太過份」,又質疑老師為何沒有先行審查歌詞。另有網民指,學校是一個培育學生、教育學生的地方,既然學生有錯,學校就要教導他,將其改回正途,開除出校,只會將一個改過的機會浪費:「耶穌是為改過者打開大門」。

也有網民不相信校方因一句粗口而開除學生,認為另有「內情」。「麻煩抱打不平,對該校作出攻擊或控訴的各位,請理性分析到底是否真有此事,如真有此事,當事人的家長自然會解決,但有否想過如果根本只是有心人無事生非呢?」網民又希望「真的是要把事件弄清楚,不要給任何一個人蒙上不白之冤!」

前晚,社交網站「Sheng Kung Hui Choi Kou School (Macau)」專頁 (page) 發出訊息:「請各位同學注意!由於現正進行招生,所以高層在此勸籲各位,請不要在網上任何渠道作出有損校譽之事情,違者將可能以『損壞學校聲譽』為由作出處分。」這段訊息令不少網民相當反感。

蔡高中學校方昨日傍晚向傳媒澄清否認訊息由學校所撰。。記者所見,該專頁有「英文歌唱比賽」、「中三升呢講座」、「中二農情講座」等活動的舉行時間,又有各項通知,如:「關於十月十一日 (星期一) 下午停課通知」、「開學禮注意事項」等,也有學者及記者加入。然而,該專頁約在今日凌晨一時已「被取消」。

此外,在廿四小時內,「還他一個機會,反對一句粗口就踢人出校」活動發起人改變主題及內容。有網民追問,為何活動名稱原是「還他一個機會,反對一句粗口就踢人出校」,改為「要求當事人出黎講返件事ge來龍去脈」,另一網民跟著也指出,「活動」的原意改變了?立場和角度都改變了?!也有網民批評發起人,「請不要亂用網民力量」。

直至今日凌晨十二時左右,整個「活動」網頁也被取消,從此再不能從互聯網找到相關資料。此外,本報記者曾在前晚發訊息給「活動」發起人,希望聯絡離校的學生,至令未獲回覆。

中學生一句英文粗口歌詞被趕出校? 教青局澄清:自願退學 (10/03/2011)


【本報訊】日前,一名網民在社交網站表示,有學生在英文唱歌比賽中唱出一句粗口歌詞後被校方開除,故發起「還他一個機會」的「活動」,在廿四小時內已有六千多人「參加」。教青局昨午回應有關「學生因一句粗口而被開除」的網絡言論,據該局理解,校方已多次教導及給予機會,該學生離校並非因一句粗口所致,他也有其他違反校規的行為。

非只因一句粗口歌詞引起

傳媒中午向教育暨青年局查詢「蔡高中學學生被開除」事件後,獲安排訪問該局的中學暨技術職業教育處處長梁慧琪。她表示,「我覺得,這位年青人,我們要給予他一個機會去成長,他日後還有一條路要前行,至於,很具體的事,我不會在這裡提出。但是,我們與學校的溝通,知道學校真是多次教導他,多次給予機會,亦在上週五,約了他的監護人,他的父親到學校,很詳細地談論了。」

已知後果自願退學

「那位學生也承認所有的事是他自己做的,他也知道後果,其後果可能需要離校,但他也選擇去做。所以,是他的父親和他,兩父子商議下,他們決定自動退學。」記者希望教青局澄清,該名學生是否如網上所言,因一句粗口而被開除,梁慧琪稱:「其實不是,加上一連串的行為,不是無意地做,他自己也曾思考,做這個行為有甚麼後果。」

任何原因離校須七天內交報告

按照教青局的規定,無論學生被開除或自願退學前,校方需要與老師及家長開會,並進行會議記錄,且在學生離校後的七天內,向教青局提交離校通知,隨後,該局便會聯絡家長,了解情況及提供協助,家長和學生也可主動與該局聯絡。梁慧琪表示,教青局在前日已從蔡高中學收到那名學生的離校通知,昨日也收到相關的會議記錄。

梁慧琪指出,該局每年暑假與各校檢討「學校運作指南」,按情況作出修訂,該指南訂定了學生離校的程序,首要是學生違反了校方在學年初派發的校規。此外,各校需要向教青局提交校規,若局方發現有不恰當之處,會建議校方考慮修改。另外,傳媒由昨日中午開始,多次聯絡校方尋求回應,直至下午六時後,校方向澳亞衛視作出回應,尤其澄清社交網站的「專頁」非由校方開設。(詳見另稿)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網民齊批‧巴士輸勞 (08/03/2011)

【特寫】政府動用四十七億七千多元公帑給三間巴士公司,於八月一日開始巴士的新服務模式。新的公司「維澳蓮運」早前聲稱聘請不到足夠司機,決定向政府申請輸入外地司機,兩個工人團體已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拒批申請,而網絡的討論也相當熱烈,以反對聲音為主。

由於新巴士模式由政府主導注資,今次的審批實是「與別不同」的。網民「咚咚」指出「正苦」(政府) 津貼巴士公司,巴士公司用政府津貼請外勞,即是政府錢請外勞,間接是政府請外勞了。網民「tingting」表示,「最搞笑」是政府考慮批准新巴士公司輸入外勞,而不是考慮收回經營權,又是一次官商勾結的傑作。

網民「新丁仔」認為,新的公司無能力便要取消其資格,同時要罰款。網民「咚咚」認為,若今次批准從外地輸入司機,將會「陸續有來」。網民「變幻無常」提問,如果連司機都可以輸入外勞,澳門還有甚麼行業不可以輸入外勞呢?網民「kk78」表示,今日就巴士,明天就賭場,後天就是公務員。

若政府批准輸入外勞,市民可怎樣回應呢?網民「duck109」發起「如政府批准外勞巴士司機,你會否支持本地司機發起罷工?」的網上投票,有八十人支持 (支持罷工!今次巴士請外勞,下次就請荷官),一人反對 (反對罷工!影響我日常生活)。網民「egeu」表示支持罷工,但反問「誰人發動」,並指中國社會是沒有真正意義的工會,「難道靠澳門工聯?」

網民「拓拔宏」也支持罷工,想看看市民與奸商角力後,誰勝誰敗。網民「深心」表示,看來五一真是要上街。網民「Evo-L」表示,不只巴士司機要遊行,連市民都要,因為外地司機也影響本地的道路使用者。若堅決輸入外勞,網民「古蘭」建議全澳市民抵制,也有網民認同這建議。

網民「冷冰冰」認為,新的巴士公司應該高薪挖角,而不是以任何藉口來要求輸入外勞。網民「Dicky」質疑內地司機的駕駛水平,認為坐他們駕駛的巴士「根本就是玩命」,所以,一定不會乘坐,但是,網民「莽民」表示,雖然反對盲目輸入外勞,但不要盲目中傷國內司機的專業水準與道德。

網民「~秋~」認為,不太值得為巴士公司申請輸入外勞而爭拗,因為本澳的人力資源很不足夠,外勞職業司機對本地司機的威脅不大。網民「mmGTR」表示,應該輸入外勞,因為有競爭才有進步,並批評現時的巴士司機不讓行人、「飛站」、「馬路中間上落客」、「衝紅燈」。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也應流著道德的血液 (07/03/2011)

有新巴士公司擬申請輸入外勞司機,連日來坊間議論沸騰,幾乎一面倒反對。無論新巴士公司用甚麼為藉口、又或以「臨時輸入」等包裝手法,政府都應作出明確的拒絕態度,不要違背職業司機不輸勞的承諾,失信於民!

觀乎新巴士公司請不夠人手的申訴,都緣於待遇條件未夠吸引,勞工團體指工資低於市場,新巴則指工資連獎金與現有兩巴公司司機待遇水平相若,就是不肯出優於市場工薪請人,還振振有詞說不欲與現有兩巴掀起挖角潮,造成惡性競爭云。這理由十分荒謬,若政府屈服新巴可請外僱司機,不但失信於民,還有厚此薄彼之嫌。

同是開放市場,引入競爭,為甚麼賭牌公司要高薪請「莊荷」,舊有公司也不得不提高待遇留人和加入人資爭奪?若巴士司機輸勞開綠燈,是否意味「莊荷」也可輸入外勞?

競投巴士服務的公司投牌前不可能不預計要面對人資的爭奪問題,這些理應算入成本,不會沒有計算,不是到了投得服務後才開聲叫政府准其輸入外僱,否則應在競投時列明要請外僱司機,讓政府考慮,才算公平,不然,若政府真的照准,便會令人懷疑公司與政府間是否早有「准輸勞」默契,明明白白的官商勾結了。

其實八月一日起的新巴士服務,變相是由政府買起,再外判給三間公司經營,對經營者而言承投這項巴士服務是一門包賺生意(除非自己計錯數,開錯價),現今牌照到手,便千方百計節省成本,輸勞和不願提薪請人就是其一,以期在已保証到手的利潤中爭得最大值。

人們不禁要問政府買起全澳巴士服務,引入第三間巴士公司,目的就是改善公交服務,為甚麼不可藉此契機,改善一下巴士司機待遇與服務條件?有如「莊荷」行業一樣,為甚麼反過來要輸勞威脅工友飯碗?敬告政府對此應萬分小心行事,勿增添民怨,影響社會和諧,同時亦希望立於「包賺」之地的巴士公司商人,也應流著道德的血液,便宜不要佔盡。

東方生
本欄言論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蓮運:輸勞沒甚麼!(05/03/2011)

【本報訊】新巴士公司維澳蓮運既投得廿六條巴士路線,又聘請不到足夠司機,卻要求政府「破例」批准從外地輸入職業司機。備受外界批評之際,該公司表示輸入外勞只是一個「小環節」,反問「那又代表甚麼」?外界看來,該公司將人手不足的問題推給政府以批准輸勞來解決,維澳蓮運卻自以為那是公開探討司機短缺的情況。是藉口還是理由,惟有交由讀者和政府官員來判斷。

政府多年來常常重申不會批准從外地輸入職業司機,維澳蓮運卻日前宣布申請輸入外勞,該公司不認為是施壓:「我們的態度只是把本澳司機短缺的情況,選擇以公開性的探討,尋求建設性的方法,不會逃避現實、漠視澳門存在已久的實際問題。」維澳蓮運昨天再次舉行記者會(見圖),澄清未與政府開會商討輸入外勞,更談不上有傳言所指的已有協議。

辯解提出問題來討論

該公司董事束承靖稱:「我們都希望傳媒朋友不要將這件事 (申請外勞) 變成一個好似已經定了方案,好似已經得到一些人的認同,或者一些批准。任何人任何企業都有權申請一些東西,但是,代表甚麼呢?我們的側重點只是將問題拿出來討論,而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一個小的環節,可能不排除做這件事 (申請外勞),入了信,那又代表甚麼?」

指稱傳媒近日側重報道申請外勞的束承靖繼續稱:「大家要在這個方面去比較如實將這個問題拿出來。我想再多問一小時,可能大家都是只想知我們入了 (申請信) 嗎?怎樣、怎樣了?我們昨天說了,我們會入,但是,我剛才說了,大家都明白,入代表甚麼呢?」記者立即反問他:「你覺得入 (申請信) 是代表甚麼呢?」

望記者多報道培訓計劃

束承靖回應:「我們將來希望全面本地化,這個事實我希望是大家很清晰地報道,而不是側重在一個短期方案裡的其中一個小環節。」雖然,聘請不到足夠的司機,維澳蓮運卻無意減持已投得的巴士路線,仍自稱有信心。若政府最終不批准輸入外勞,何來有信心呢?束承靖表示:「每一樣問題都有解決方案,……」他再次「提示」記者要如實報道該公司的培訓計劃。

建議委託第三方調查司機供求

維澳蓮運已向政府提出培訓構思,以產業實習方式進行,與持有輕型汽車駕駛執照的學員簽署協議書,當他們考獲客車駕駛執照後,便成為該公司全職車長;在過渡期內,維澳蓮運的實習學員可以到需要司機的中、小企服務,從駕駛小型客、貨車中累積實際路面經驗。束承靖表示,培訓了本地的司機後,外來的司機便會陸續離開。

維澳蓮運又澄清:「我們提供的整體薪水待遇是高於市場的,比較工資要基於相同的項目才能有效、有意義。比如一個有經驗的大巴司機,底薪加獎金,工作八小時可達一萬二千至一萬三千六百元。」維澳蓮運建議政府委託獨立第三方研究巴士司機供求實況,若存在無法短期填補的供求缺口,「暫時輸入補充力量或是方法之一,於緩衝期內去達至我們的完整培訓計劃。」

陳偉智:此例不可開 (05/03/2011)

【本報訊】立法會議員陳智就有巴士公司擬申請輸入外勞司機提質詢,其書面質詢如下:

「為執行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2010-2020﹚的設計,本澳公共巴士新服務模式將於八月一日投入運作,由澳門政府以公帑給付形式判給三間公司負責提供巴士服務,經營者基本上已無財政上的負擔及壓力。惟日前有獲選投標者,以未能招聘足夠巴士司機為藉口,會於日內向政府申請輸入200名為期2年的臨時外僱司機。此舉除無視投標時可以提供足夠服務的承諾外,更嚴重破壞現時勞務市場的秩序。若此例一開,勢必成為不負責任的投標者濫輸外勞的藉口。

根據現職巴士司機向本人反映,新的巴士公司在招聘時,無法清楚提供有關工作的安排,例如取車、交車地點等,故雖然工資並不低於市場價格,但其他因素的影響卻每每令應聘者卻步。與此同時,現有的巴士公司,雖然有關判給服務到今年七月底終結,但個別路線的巴士,無論在班次上、車的新舊、大小上,均出現班次太小過度擠迫,型號太舊上落困難等問題,使乘客投訴不絕。鑑於現時的巴士服務同樣是由政府以公帑支付形式判給相關公司,因此政府有關當局實有責任在這過度階段,認真處理各樣投訴,做好監管工作。

為此,本人提出下列質詢:

一、對於現時的巴士服務,以及乘客透過各種途徑經常提出的投訴,有關方面有否主動跟進或提出警告,飭令現有的經營者改善其服務?

二、根據八月一日開始的巴士路線安排,取消了21號路線巴士,而只新增了三條新路線﹙包括北區內循環線、澳氹快線和一條夜間巴士線﹚,相對現有的巴士司機人數而言,稍為添加或適當調撥應足夠應付,因此不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有關當局現時面對個別公司提出的招聘外僱司機申請,會否作出明確的拒絕態度,轉而從招聘環節上協助該公司理順有關問題,讓更多持有重型客車牌的司機能放心地進入該公司工作?

三、針對即將在八月一日出現的客運公共服務調整,有關當局會否關注現時在舊有巴士公司任職的巴士司機,留意他們在過度期中的工作安排和公司取向,以確保他們的勞工權益不被損害?」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維澳蓮運申請 輸勞 衝擊政府承諾 (04/03/2011)


【本報訊】五個月後營運新巴士服務的新公司維澳蓮運,「臨陣」聲稱聘請不到足夠的司機,已準備文件向政府申請輸入二百名外勞。政府多年來一直承諾,不會批準備從外地輸入職業司機,不過,官員近日的言論似乎暗示將會向巴士公司「下跪」,令人擔心當局為一間公司「開綠燈」後,將引發「骨牌效應」,其他公司也爭相申請外勞,令本澳充斥外來司機,威脅本地司機的飯碗。

公司強調外勞薪酬相同

維澳蓮運昨日在記者會中表示,已準備所有正式文件,日內向政府申請輸入二百外勞。該公司聲稱已多次舉行招聘會,現時只收到二百三十份申請,仍未達到聘請四百名司機的目標。維澳蓮運董事局主席夏睿德表示,最初輸入的外勞將得到與本地司機一樣的薪酬。

外界指斥維澳蓮運僅提供九千元月薪,以致沒有司機申請入職。該公司澄清九千元是底薪,加上津貼和獎金約有一萬二千五百至一萬三千五百元,至於發放獎金的數額,則視乎經驗和更位等因素而定。維澳蓮運辯稱,在申請者中,百分之九十九是現職司機,若提供過高薪酬,從將令司機不足的問題轉移到其他公司。

指居民不願當巴士司機

維澳蓮運又否認現時向政府施壓,只是與政府溝通。為何一間專業可靠的公司未能按計劃聘請足夠司機?該公司則指稱,預計不到要延遲大半年才獲政府判給合約,他們又指政府表示本澳門有四千多人持巴士駕駛執照,但是,該公司現在才發覺,現實是大部份持有執照的居民不願意任職巴士司機。

計劃與政府合作培訓女司機

維澳蓮運表示,現時應徵者的平均年齡約五十歲,故擔心他們獲聘數年後又要退休。該公司計劃與政府合作,舉辦以女性和年輕人為主要對象的培訓,爭取兩年內招聘本地司機以取代外來的司機,他們相信,只要巴士司機的形象得到改善,便可吸引更多年青人入職。

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林香生:不要太過分 巴士公司脅逼 要開輸勞綠燈 (03/03/2011)

【本報訊】餘下不足五個月,維澳蓮運便要投入新的巴士服務,但至今仍未聘到足夠的司機,政府又似乎有意打破多年的承諾,為巴士公司大開輸入外勞之門。間選立法會議員林香生認為,以維澳蓮運提供的工資水平,實在難以聘請司機,他要求政府公布,三間巴士公司投標時在工資方面作出甚麼承諾。林香生又呼籲:「不要太過分」,「不要搞要脅」。

將於八月投入巴士服務的新公司維澳蓮運早前聲稱,他們面對最大的問題是人力資源。間選立法會議員林香生指出,在整個投標過程中,三巴公司應在工資方面作出承諾,政府 (如:交通事務局) 現時應該提高透明度,公開相關的資料:「事無不可對人言」。他認為,巴士公司也要公布現時給予工人的待遇與招標時的承諾存在多少差距:「將人力資源極端化,最後結果,政府兩面不是人。」

九千元怎請得司機

據林香生所知,維澳蓮運聲稱付出不低於市場水平的薪酬,大概是九千元,他批評,以這工資水平是一定沒有人應徵的。林香生又多次指出,現時的巴士司機工資制度「非常苛刻」,並舉例指,現時巴士司機的月薪可能一萬元,但要全數收到這金額,便要滿足近二十個條件;若發生事故便被扣安全獎,不上班便沒有膳食津貼等。

林香生稱:「這盤 (巴士) 生意在澳門是非常值得做的生意,但是,現在說請不到人,有人來應徵,就指對方老,說他五十歲,究竟想怎樣?最後一句說話就是想入勞工 (輸入外勞)。政府開了一些東西,給你前景,給你平台,連人力都給你,不如政府自己做。」「不要太過分。」林香生認為,若那些公司之前計算錯誤,現發覺難以營運,可以宣布退出:「不要搞要脅。」

工會不望外勞司機搶飯碗

政府一直宣稱不會從外地輸入職業司機,記者問林香生,若外勞工資與本地的是一樣時,他便會贊成?林香生答:「對的。」在場的工聯人員立即稱:「我們要政府嚴守那個原則和承諾先。」他表示,輸入外勞的最大矛盾是來澳「搶欄」本地人的飯碗,又續稱:「從工會,從勞工界的立場來說,始終不希望在職業司機有外勞。」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十年花百億 政府為要搞好醫療系統建設 (01/03/2011)


【本報訊】政府昨公布《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十年(2011-2020)規劃,初步預估投入百億元發展,當中包括建離島醫療綜合體及增建衛生中心,並成立委員會專責跟進協調有關工作。

衛生局局長李展潤、建設發展辦主任陳漢傑、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顧問王慧嫻和助理發言人陳致平昨見傳媒介紹方案。方案指出,本澳醫療系統面臨人口增長、老化,設施不足和服務需求日增等問題,提出擴建及重建工程項目、離島醫療綜合體前期規劃和初級衛生保健網絡的規劃三部份。

一百億暫未有具體劃分

政府預計未來十年內將投入約一百億元完善全澳醫療系統建設,李展潤補充,這是好初步的估計,暫未細分各項支出,亦非單純是各建設項目預算總和,強調一確實後會逐步向市民披露。

當中最受關注的離島醫療綜合體,當局稱「正有序地進行」,現已完成興建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評估,正待工務部門完成填土平整工程,並對綜合體作進一步規劃和請專家評估分析。

科大山頂急診站半年內開

李展潤透露,項目首階段計劃在不遲於一五年啟用有一百張病床的急診醫院,而整個綜合體會在二零年之內建成。而臨時性質設在科大醫院內的仁伯爵醫院綜合急診站正在裝修中,冀在半年內投入服務。

綜合體包括項目有急症醫院、綜合醫院、康復醫院、PET-CT中心、放療中心、緊急應變指揮中心、護理學院和直昇機坪等,以及把分散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務活動牌照科、醫務委員會、公務員體檢中心、員工職安建中心等設施集中其內。

至於有意設直昇機坪是否如香港成立飛行服務隊提供救援服務,李展潤解釋,有關設施屬「理想」計劃的一部份,但能否實行還要與多個部門商討,暫時未有考慮組建直昇機救援服務。

映山湖選址無得彈

綜合體選址映山湖一度受到坊間質疑,方案介紹,有香港一資深建築專業機構已就其整體規劃作分析研究,意見在考慮城市整體規劃、人口分佈、地點總體環境等因素,認為該地點適合建醫院,具交通便利、環境安靜、遠離青少年密集場所、地形規整和利於佈局等好處。

初級衛生保健網絡規劃則分短中長期,短期有擴充現有風順堂衛生中心、重建風順堂衛生中心和路環衛生站;中期則重建海傍衛生中心,原址重建塔石和筷子基衛生中心,新區青洲坊、氹仔TN27地段和路環石排灣增建衛生中心;長期會在新填海區和北區增建各增衛生中心,這會因應人口數量和需求去做。但具體時間表則未有,李展潤稱,相關工程會陸續開展,而新區的則會與其同步啟用,如TN27的會在一二年完成。

舊中心暫不設美沙酮服務

被問及哪些衛生中心會設美沙酮服務站,李表示,除黑沙環的外,其他裝修擴建和原址重建的衛生中心暫未有計劃,現只會在新建的衛生中心提供,即青洲坊、氹仔TN27地段、石排灣、新填海區和北區的,意味長遠至少增加五服務站點。

擴建及重建工程涉及項目有山頂急診大樓(一二年完成擴建)、山頂專科大樓、路環崗頂傳染病康復中心、路環九澳康復醫院、綜合服務大樓和前線醫務人員宿舍,當中除急診擴建外,其它當局並無提供進一步資料。

此外,昨政府公報刊登成立醫療系統建設跟進委員會,將對《方案》內各項公共投資,作出全面的協調、跟進和評估。委會將由特首任主席,社文司長、運輸司長、衛局局正副局長、工務局長、建設辦主任和特首辦兩代表組成,下設秘書處,並已委社文司長辦顧問王慧嫻無償兼任秘書長職務。

鏡湖急診合資格求診者今起獲政府資助

△特區政府今天開始向到鏡湖醫院急診部及氹仔醫療中心急診求診的合資格人士,提供最高金額不超過一百九十澳門元的醫療資助。日後凡持澳門身分證的年滿六十五周歲或未滿十周歲人士、孕婦、未滿十八歲持有效澳門學生證,以及持有鏡湖醫院的有效社工局援助金受益人認別卡的人士,兩天內可在鏡湖醫院的急診服務享有一次醫療資助;超額醫療費用、病假單及證明書等費用仍需自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