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兩法修立 未起波瀾 (12/03/2012)


我們的危機意識是否過低?當威權拿出一些如:保護版權、維持治安等概念時,我們會否多思考背後的動機及其引發的後果?我們是否已迷信那些概念是「至高無上」的,不容受質疑的,理所當然要犧牲自由、權利等來維護?有沒有市民對那些概念有另類、深入的思考呢?

立法會已通過的《修改著作權及相關權利的法律制度》法案。有議員指出,修訂版權法原是為兩個國際公約在澳門實施而作前期準備,但是,政府在審議後期突然加入條文,把「破解密碼將廣播內容轉給客戶」的行為刑事化。政府被批評違反立法原意,以強硬手段處理公共天線公司的歷史問題。事實上,多間公共天線公司已暫停向用戶提供懷疑侵權的電視頻道。

不過,公天業界人士也批評,政府以雙重標準處理廣星公司(公天公司)的問題,該公司向用戶提供懷疑侵權頻道時,則可辯解是有線電視公司授權(廣星和有線屬同一母公司)。情況令人擔心的,若在不公平的市場環境下,公天公司或許被淘汰,最終造成一間公司獨大,澳人將要付出很高成本獲取資訊,政權要控制資訊的流通也變得更簡便、快捷。

外國例子  版權條例被指侵害自由未必通過

在外地的民主社會,政府提出的保護版權條例不一定獲得議會通過。今年一月,美國國會審議反盜版及保護知識產權草案,Google、Yahoo、Twitter等網站質疑法案違反憲法,侵害言論自由,令互聯網受到嚴厲的審查。擁有四點六億用戶的維基百科(Wikipedia)更首次暫停英文版服務二十四小時,以示抗議。另外,網民呼籲杯葛支持法案商業機構。

版權法案原本得到美國兩大政黨的支持,預料有足夠票數通過。但是,在巨大的反對壓力下,議員陸續表態反對,部份更是當初的法案倡議者,美國總統也表態支持反對的一方,最終國會暫時擱置審議。美國白宮官員則表示,雖然他門相信互聯網盜版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需要以嚴肅的立法來回應,但他們不支持有損言論自由、增加互聯網安全風險,或破壞全球互聯網活力與創新的法令。

其實,歐盟在去年也簽署國際反盜版協議,上月初,巴黎、柏林、布魯塞爾、華沙及布拉格等歐洲城市,有成千上萬示威者上街反對協議,他們的其中一項憂慮是,協議可能助長互聯網監視活動。事實上,德國等部份歐盟成員國已暫停國內確認反盜版協議的程序,歐盟委員會也在上月宣布,將把極具爭議的國際反盜版協議提呈歐洲最高法院,就協議有否抵觸歐洲基本人權作出裁決。

天眼法通過  議員憂澳變「警察城市」

另一獲得澳門立法會通過的是俗稱天眼法的《公共地方錄像監視法律制度》法案。天眼法的大原則是不准錄音的,政府卻在審議期間突然加入一些例外的具體情況,包括,當情況被判斷為「危害澳門安全」時可監錄聲音。值得注意的是,治安當局曾被批評以「危害澳門安全」為藉口,多次濫用《內部保安綱要法》,拒絕外地的學者、記者、議員等入境。

在審議天眼法的後期,有議員擔心澳門將來變成「警察城市」,因為,政府早已濫用監察系統,也曾有市民的個人資料從政府部門外洩,也有律師指出,澳門並非如外地曾受恐怖襲擊,質疑是否需要設立天眼法,並採取很特別的措施來打擊罪行。有議員和律師倡議設獨立委員會(成員包括法官、直選議員等)審核天眼的安裝及運作等,最終卻被立法會的第三常設委員會否決。

九一一恐襲後,美國政府和民間不單增加天眼的數量,且動用各種更先進的科技進行監控,然而,人權組織多次批評,那些以反恐為名的措施,正在不斷踐踏人權。在英國公共場所,天眼近乎是無處不在,隱密性和監視功能也越來越強,不過,有調查報告指出,倫敦每一千宗罪案中,只有一宗是靠天眼破案的,此外,天眼對全國犯罪率的下降沒有明顯的效果。

有學者指出,犯罪問題涉及貧窮、教育、社區等問題,若要減少犯罪率,實要從根本解決,不斷增加天眼的數量只是治標不本的做法,也是製造一種假象,使人民誤以為政府已盡力而為,事實上,相對於改善貧窮、教育、社區等,政府卻只是花了很少的人力物力,最終的問題仍然存在,甚至惡化。不過,最令人擔心的是,安裝天眼的背後絕非善意,它們將會變成專權者監視和控制人民的工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