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論者認青年參政平台足 (25/06/2012)


【本報訊】曾經有青年反映,澳門的社團論資排輩情況嚴重,而透過參與社團參政是其中一條參政道路之一,這是否反映本澳讓青年參政的平台不足? 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禹和澳門大學助理教授陳建新均認為,本澳已多個青年參政平台,青年可以利用這些平台表達意見,作為參政的歷練。陳建新並建議,政府可以加強資訊制度的互動性。

思滙網絡昨假筷子基綠楊休憩區舉辦論壇,從政制發展看政治人才培養的機遇與挑戰,探討本澳青年人如何可以透過現有溝通走向參政、議政。

經常有聲音批評,本澳供青年參政的平台不足,青年主要可以透過參與社團、成為公務員、選舉等渠道參政,但王禹、陳建新和思匯網絡會長余惠鶯均則認為,本澳已多個青年參政平台,例如各項政府政策的諮詢會,青年可以利用這些諮詢會或媒體提供的表達意見平台,表達個人意見,作為參政的歷練。不過,他們認同,這些平台有可完善之處。陳建新建議,政府可以加強資訊制度的互動性和諮詢意見的反饋,鼓勵青年多發表意見,從中找出政治人才。

王禹感到,回歸後雖然高度實施澳人治澳,可是本澳仍缺乏政治人才,要多培養青年人參政、議政的意向。

指放飛機表不滿太偏激

在政治諮詢過程中,有青年人感到,青年人意見不被社會接納,王禹認為,多元聲音、理性討論,真理會越辯越明,但最重要是透過理性方式表達意見。以在政制諮詢期間有青年在立法會以放飛機形式表達對政制諮詢的不滿為例,他認為,由於表達方式較偏激,以及提出的訴求脫離法律基礎,令社會不太接受該種表達意見的方式,認為表達意見的方式要理性,意見亦需要言之有據,才可達至透過討論,意見被社會包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