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新聞局負責人昨日拜訪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中文新聞部,就修訂《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事宜收集和交流意見(見圖)。
澳廣視執行委員會成員、電視台及電台中文新聞部多名負責人和編採人員出席了會面。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在會面中強調,探討完善兩法之目的,在於進一步保障新聞自由,促進新聞業界的健康發展,讓本澳公眾享受更優質的資訊服務。
本身是核數師的澳廣視執委會主席梁金泉,以本澳核數師、會計師組織的成功例子,表達新聞業界設立相關委員會有其正面的功能,可提升業界及從業員的專業地位及水平,同時,亦令業界更加自律,作出公平客觀的報導。
他又認為,除新聞業界外,相關委員會可加入其他社會人士,以多角度去探視本地的新聞事務。此外,他又提出本澳現時欠缺對傳媒報導的投訴和跟進機制,過去就曾發生有當事人因報導失實而形象受損,有關問題須予以正視。有與會者亦認同,並指出當記者遇上訴訟時,有關的委員會可發揮作用,加以支援。
另有與會記者表示,業界自行成立相關委員會有其好處,但亦可能由於委員的個人因素影響而產生負面問題,故此希望政府能作公證,予以適當的保障。
陳致平再次強調,作為行政部門有責任審視法律中不適時、未完全落實的情況;待充分收集意見後,政府在具備條件時會因應所得建議草擬法律諮詢文本,之後再繼續諮詢業界,並可持續討論及修改文本,直至達成共識為止。他強調,法案最終還要向立法會提交,相信議員亦會以保障新聞自由的大原則作出審議。
就較早前有意見要求政府擱置修法程序,或取消設立相關委員會的規定,陳致平解釋,儘管只是刪除法律中有關委員會的部份條文,其實亦須透過修法,由立法會審議。此外,若最終決定現行法律原封不動,亦要有充分理據向立法會和公眾交代。
對於有記者問及商議式民調為何早於傳媒拜訪,以及有關平衡資料的問題時,陳致平回應指出,商議式民調僅為收集意見的眾多途徑之一,目的是讓業界也能參考傳媒使用者的意見,由於民調需較長時間才會完成報告,絕不會影響到現時諮詢業界的工作;民調上使用的平衡資料,是由相關學術機構自行嚴謹制定,並經由專業的顧問委員會審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