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西灣湖西灣湖是澳門人的 (07/11/2012)



【本報訊】澳大助理教授林玉鳳表示,近年民署以城市管理手段,消滅夜市應有的庶民文化、本土文化。現在西灣湖夜市計劃上,既不是把日漸失去的文化還給市民,更超越其職能推動旅遊項目。她提醒,市民已不滿旅遊業擠壓生活空間,若政府把「最後一片淨土」建設旅遊項目,將會推高民怨,令更多市民憎恨旅遊城市的身份。

民署不斷消滅攤檔庶民文化

澳門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林玉鳳評論西灣湖夜市計劃時表示,以前的澳門是有多個夜市的,然而,民政總署近年以城市管理的手段,把街頭攤檔遷上市政大樓,不斷消滅夜市應有的庶民文化、本土文化。例如,多年前,居民希望當局改善北區的街檔環境,但想不到它們最終被趕走;黑沙海灘的小食檔也在民署整治後,生意則大不如前。

林玉鳳認為,現時的問題在於,民署執行的西灣湖夜市計劃,不是把庶民文化、本土文化還給市民,反而超越其職能推動旅遊項目。她提醒,來澳旅客的數目過度膨脹,交通等配套不能應對,市民已覺得生活空間不斷被擠壓和破壞。若將越來越少的安靜休閒公共空間用來建設旅遊項目,實是「得不償失」,進一步破壞市民對旅遊業的支持和認同,甚至,令更多市民憎恨旅遊城市的身份。

只要有點常識,都會知道旅遊區的物價往往是高於平民區的。很多旅客 (尤其是背包客) 更喜愛深入大街小巷,體驗風土人情,如:尋找和品嚐本地人公認的美食。林玉鳳認同,出自本土的、具有庶民特色的夜市,若由官方以旅遊項目來啟動,實在是「本末倒置」,成功率也不見得有多高。她舉例,日本築地魚市場聞名前,原本只是漁民和居民日常飲食的地方,並不是始自旅遊項目。

澳門以往的夜市是隨著區內居民的消費模式而形成的,在工業蓬勃的年代,工友很晚才下班用膳,北區食檔正合所需;或者,有賭船停泊的內港食檔,也得到很多下夜班的博彩業員工光顧。林玉鳳見不到西、南區有類似的夜市存在因素。此外,一年一度的美食節在秋季舉行,除可配合大賽車外,也可避開夏熱、冬風、春雨等,這也是在西灣湖經營四季夜市需要考量和解決的問題。

一錯再錯勢必推高民怨

以往,澳門人可能覺得世界文化遺產才是「我們的」,所以,用盡方法保證松山燈塔景觀,近月,澳門人覺得桃花崗的攤檔也是「我們的」,現在,澳門人認為,可以遛狗、散步、運動的西灣湖同樣是「我們的」。林玉鳳表示,上述的轉變顯示,市民非常珍惜本土文化,更把它重新定義,對澳門的認同早已脫離世遺城市的國際背書,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層面。

林玉鳳指出,市民怨歎社會發展過快,本土文化不斷受到傷害,政府現竟以經濟、發展、旅遊為理由來推動西灣湖計劃,「這件事很錯,只會再推高民怨」。此外,從公共傳播的角度,諮詢的對象需要細分為直接利益持份者 (如:西南區居民)、意見團體 (如:城規組織),然而,民署多次對上列對象的認識和諮詢不足。她提醒,不能因為諮詢對象的反對而避重就輕,反應重視他們的意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