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從「天時地利人和」看西灣湖事件 (07/11/2012)


近來西灣湖廣場設置夜市一事成為坊間討論熱點,其中反對聲音占大多數,與民署表示早前廣泛全面諮詢不符。事件引發如此大的民間爭議,無論政府部門抑或民間都需認真反思。古有聖賢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們可參考孟子的治國思想,分析西灣湖事件並得出相關啟示。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的訪澳旅客已突破2800萬,遊客數量之龐大為本澳經濟注入一劑強心劑,但亦隨之引發許多的社會矛盾,如非法旅館、文化遺產的保育、旅遊服務質素及旅客質量下降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暗示著本澳法規不完善、執法不嚴的現象。面對社會矛盾日益積聚,人們怨聲載道,基本的民生問題尚未得到解決,為政者未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卻好大喜功,繼旅遊局希望今年訪澳旅客再創新高後,民署又計劃於明年上半年分階段對西灣湖廣場下層開設夜市進行招標,民署希望藉此吸納更多遊客,豐富本澳旅遊資源。當中,政府是否有評估本地的接待力?連現存矛盾都暫未解決,政府卻為吸引更多的遊客量去發展經濟,開創新的旅遊景點,此舉不符「天時」也。政府應趁旅遊淡季,制定有效的中長期旅遊規劃,做好旅遊資源整合,減少社會矛盾,避免落下更多的後遺癥。

與其它旅遊景點相比,西灣湖廣場交通并不便捷。交通方便的旅遊景點往往是旅客的首選,眾所周知,旅行社不會主動帶領遊客逛夜市,逛夜市是旅客自發性的行為。景點的吸引力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如交通便捷、文化底蘊及本地特色等,西灣湖廣場設置夜市是政府的主導行為,缺乏民間的自發性和特色。在旅遊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下,政府是否有發掘更多的旅遊資源,把遊客引進北區或與之相鄰的新填海區,帶旺其經濟發展。政府一直為北區如何吸引遊客苦惱,其實當地隱藏的民間風俗小食亦是遊客認識澳門本地文化的途徑之一。北區離關口最近,交通尤為方便,當局應充分利用「地利」的優勢。若旅客抵澳後,便直奔賭場和大三巴等景點,北區如同一潭死水,本地大多數民眾無法分享經濟成果,仍舊成為「夾心階層」。政府扶持中小企的措施可多樣化,把遊客引進北區就是鼓勵中小企向上游動的措施之一。加之其有序的管理,相信能發展北區經濟,讓民眾分享到經濟發展成果。

民署聲稱在推行措施前已進行足夠的諮詢,但據這些天民眾的反對聲音遠不止8份,為何政府每次諮詢皆是屢戰屢敗?當局應反思自身的諮詢方式是否恰當,諮詢對象不應只限某些特定社團,因每個團體代表的階層有限,應更多地考慮當區民眾及使用者的心聲,當地民眾不能「被代表」。當局只有廣泛諮詢民眾,充分尊重其意見,疏導民怨,才能政通人和,古語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眾魂魄,是一個城市發展土壤,政府只有把根深植其中,才能茁壯發展。

是次事件引發坊間如此大的爭論,民眾亦應深刻反省。政府部門已於早前公開諮詢,為何等到政策塵埃落定才持激烈的反對意見?為何不在公開諮詢時期發表意見?對比西灣大橋電單車專道等類似諮詢,市民在諮詢期大多緘默不言,一方面是政府諮詢面不夠廣泛,另一方面則是民眾對時事的關注度不夠高。作為21世紀的澳門市民,應多留意社會時事,不要等到政府有定案才去關注。市民應提升自身素質,從關心時事開始,關心整個社會發展,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現任政府已於澳葡時代開放甚多,現存的許多問題是歷史所衍生和積聚的,歷史問題的改善和解決需循序漸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民眾應對澳人治澳的政府持信心。

西灣湖事件反映民眾對公共社會事務的參與度提升,若市民能更進一步,反思自身的生活模式,在發現矛盾的伊始提出意見,將優於諮詢過後再持激烈的反對意見。如此循灣將浪費人力物力,也讓政府威信受損,百姓受折騰。政府的高效運作需要民眾的監督和支持,只有雙方建立良好的溝通,才能取得共贏局面。

若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