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加薪有錯嗎?(05/09/2011)

維澳蓮運投入新巴士服務模式後,「死火」、「脫班」等備受批評。一個月過去了,該公司不是「一事無成」的,至少有一項決策是值得認同和支持,就是提高司機待遇。早在半年前,維澳蓮運認為,輸入外勞是解決司機不足的方法之一,引起工會和議員的強烈反對。

筆者相信,維澳蓮運也是被迫擱置相關申請的。既然此路不通,惟有另覓蹊徑,透過提升待遇吸引更多司機。事實證明,他們的決定是「成功」的。過去一個月,因為人手不足,絕大部份的司機減小休假、加班撐場,日前,該公司表示,現時人手終可應付需要,讓長時間未放假的司機可以休息。

一人的「成功」往往凸顯他人的「失敗」。新福利、澳巴卻批評新公司「不理性」挖角,既不提出確實數據,更要取消支援車;外表看來,主導的已不是政府,而是兩間舊公司。早前,有記者問新福利負責人,是否覺得新公司「以本傷人」,筆者反而想問另一句:是否覺得兩間舊公司「小本傷人」?

在人資方面,交通事務局局長汪雲的立場是應該得到支持的。他表示,高薪挖角的手法體驗了市場運作,市場會調節人資價格,相信員工待遇好了,巴士服務也會有改善的。筆者認為,直至現時為止,維澳蓮運加入新服務模式的正面效果,就是推動提升整個大型客車司機行業的待遇。

除了改善待遇外,維澳蓮運也有責任繼續推出各項措施,如:透過稽查、處罰等有效機制,提升司機的質素,簡單至衣著整潔、誠摯待客、安全駕駛等,筆者相信,這方面也會對其他公司構成影響,令整個行業的質素持續提升。此外,司機收取合理待遇,也難有藉口拒絕進步,從以符合公司和乘客的要求。

日前,交通局局長汪雲確認,整體已有九成巴士司機到位,看來正在步入正軌之時,行政長官崔世安被問及巴士的人力資源的問題時卻表示,特區政府一貫對此的最大原則,總是優先保障本澳居民就業,引進外來人資僅為補充本地勞動力的不足。筆者奉勸特首「切勿搞亂檔」,若政府違反以往承諾,在缺乏十分充裕的數據下輸入外地司機,難免引起極大的社會動盪,到時便要自食惡果了。

雷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