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世遺建垃圾房問題 民署稱還要聽意見 (25/09/2010)

【本報訊】主教昨公開表態相信民署會擱置世遺聖老楞堂古地基石牆旁興建封閉式垃圾房,管委會主席譚偉文強調,現有方案得不少人支持,現階段他們會多聽意見並綜合,尋求美化與衛生並重的解決辦法。

譚偉文昨在每月記者會上表示,該處五個一千一百公升的垃圾桶,「無論如何加強清理始終個桶都有嗅味」,並引起不同程度的環境衛生問題,興建垃圾房就是在該處美化工程一環,該方案是與文化局及工務部門充份溝通達至共識後推出來的,並透過包括兩次社區座談會等不同渠道諮詢。譚總結說:「現在,有支持的意見,亦都有另外一些不同的意見。民署一貫態度是『我們要多聽』,所以,在這個方案裡,我們會多聽一些(意見)。」他還說會主動尋求不同意見,找出一個「既可美化舊城區,又可解決衛生問題」的最好方案,令事件得妥善解決。至於何時有結論建不建?譚偉文不願正面回應,只說:「我想現階段要多聽,了解多一些,尋求不同方案分析,那最好。」

指所聯繫社區團體有支持

對於如何「主動多聽意見」,譚偉文介紹,已聯繫了一些社區組織,而現時有許多市民和團體來信表達意見,當中許多屬支持的,認為現方案可解決現問題的,故他們會主動聯繫這批人士和團體,加以探討什麼方案能最好地解決五個大型垃圾桶長期滋擾周邊環境之問題。

譚又說:「垃圾桶存在多多少少都會滋擾到周邊居民,我想除『某些人』關注之外,其實周邊居民亦都好關注,我今日亦都聽到電台節目,有住在對面居民主動表達支持有關計劃。」他強調,此階段要多聽並綜合不同意見,不能一面倒,大家應是將目光集中如何去解這五垃圾桶產生的衛生的問題,而非失焦在其他方面。

民署早前已公布對包括鄭家大屋在內的世遺景點建垃圾房美化計劃,譚偉文謂會「一如既往」,任何計劃皆先作內部可行性研究,若屬保護區、舊城區,則會聽取相關部門意見,按其意見去訂定設計方案,再作不同階段諮詢,「凝聚主流共識」後才一步步落實。譚指出,在不同區建垃圾房都會遇到許多類似「就是有贊成的,亦都有因為自身的考量而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見」的情況,而過程中他們最重要是去「凝聚主流共識」。他重申,做任何的設施都應該是改善環境,解決居民問題。

凝聚主流共識改善環境

如何再避免今次爭議事件再發生?譚偉文回應道,一直以來署方任何工程、建設,都透過不同的方式諮詢民意,未來他們會「一如既往」,以開放態度,包括透過與不同團體接觸、主動聯繫團體推介、項目資料上載等,以至直接與居民對話,而社區座談會就是這一好平台,還舉出下環街美化重整就用了一個月公開諮詢。他補充:「當然每個不同計劃,我們有基本上大致一致的諮詢方式。」

譚偉文稱,全澳大型垃圾桶數量已由最高峰逾千五百個,減至大約六百個,而餘下的這些亦應取締,但處理難度較過往大,原因是所處位置之街道特別狹窄,且為人口稠密的舊區,沒條件放置壓縮式垃圾桶,當局只能「花更多些心思,再想多些、聽多些不同意見去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