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諮詢 只求認同? (24/12/2012)



時事評論員、社工課程講師梁啟賢認為,政府展開的諮詢往往有預設立場,甚至有預設方案,諮詢只是要尋求認同。以《社會工作者註冊制度》為例,諮詢文本巨細無遺地提出「社會工作者註冊委員會」的組成方案 (委員會成員以官方為主,更不保證有多少業界人士)。梁啟賢批評,諮詢過程已不是詢問或商討如何組成,只是詢問「接受」或「不接受」那方案而已。

除了有志在必行的預設立場和方案外,政府的諮詢結果與現實的市民意見,之間存在很大的落差。典型的個案便是「西灣湖夜市」的諮詢,主持電台節目、接聽市民電話的梁啟賢注意到,絕大部份市民反對在西灣湖設夜市,這與諮詢結果大相逕庭。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政府的諮詢模式落後,依賴和側重社團,尤其是老化的傳統社團。

值得注意的是,絕大數社團是依賴公帑的資助才能生存下去,這些「由政府養」的社團沒有「獨立人格」,發表政府喜歡聽到的意見。更甚的是,政府往往吸納不了沒有參加社團的市民 (尤其是年青人) 意見,迫使年青人採用稍激進的手法表達意見,然而,政府的「政治寬容度」卻相當低,見到年青人「舉紙牌」反對,便覺得「很大件事」,更要社團加大支持。

近年,不斷有年青人站出來抗議,高舉「社團不代表我」等標語,梁啟賢認為,這些土生土長的年青人有異於上一代,他們的父母可能從內地來澳,「為了搵食,那管這裡叫澳門、叫香港、叫台北,都不要緊的,能維生便可。但是,這一代土生土長,教育程度較高,願意投身社會。這班人不是搞事,他們對社會是最有歸屬感的。」政府應該珍惜這些年青人,從機制著手,有效吸納他們的意見。

政府多次舉行青年與司長遠足來聽取意見,梁啟賢慨嘆:「親民秀」很醜陋,「司長知不知?根本是教青局『班馬』,參加者千萬個不情願晨早流流陪你行山!」此外,專業團體實可發揮監察社會的作用,但是,政府的趨向卻恃著《基本法》來主導專業認證,以形成「官員依法規管專業」的格局,似乎是有意避免專業團體坐大,減弱甚至消除專業質疑、批評,致令社會只有迎合政府的聲音。

年前,不同政府部門以不公開招標方式,聘用同一間顧問公司進行調研,被批評本澳有「御用打手」後,當局近乎完全不公布負責民調的公司名稱。梁啟賢表示,澳門不只一間合格的機構,政府也可考慮外地的華文機構,「為何不能公開?是政府不方便或是研究機構不方便?」另一有違國際學術常規的,是調研報告沒有研究人員的名單,梁笑言:「那公司是否用了外勞或黑工?這麼秘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