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報》副刊──「星期日生活」,刊出標題為「關於新聞自由」的文章,整理一些人的感知與認證,其中一個是「阿蛋 (澳門記者)」,這人正是筆者。意想不到的是:「澳門代表」只有一人。而且,相比於其他人 (教授、資深新聞從業員等) 的說法,真是「高下立見」之感。(筆者的當然是「下」)
上星期四,一名本澳記者透過提問:「你心目中的新聞自由是甚麼?」筆者回答:「為甚麼這麼問?新聞自由早在學術上說得非常清楚。」原來,她接到《明報》記者的訪問,想聽多些不同意見。由於「趕稿」,筆者聯想到甚麼便覆甚麼,字句非常簡短,且沒有思路可言。內容如下:
「不甘為奴吧…… 做專業要求的事吧…… 不受操控吧…… 依專業理念行事,不受外來或內在的干預……」突然,回想就讀大專的年代,在新聞學課本裡,其中一個關於新聞自由的陳述:市民擁有發表言論的自由,新聞界擁有採訪、報道、出版的自由;同時奉行編輯自主,不受干預。
於是,筆者為《明報》提供標題為「澳廣視前線編採爆有自我審查 白文浩承諾維護新聞自由」的報道,以作例子,它是二月二十日的《正報》頭條新聞,極可能令不少人覺得刺眼。而且,這報道的截圖出現在香港的主流和網絡媒體,正所謂「醜事傳千里」,更一定令某些人震怒和不滿。報社有否因此受壓?筆者只能答:「不知道。」但心想:「聲稱沒有壓力和不安,你信嗎?」
以上報道緣於二月十九日,筆者在立法會採訪時,見到澳廣視前線編採人員的公開信。候任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白文浩列席會議後,一眾記者上前追訪。在這例子裡,新聞自由是甚麼?就是記者可以自由地接近消息來源 (如:受訪者),更可自由地,甚至尖銳地提問。沒有新聞自由是甚麼?例如:立法會人員阻撓;記者不敢提問,因為,怕被受訪者投訴,而遭「河蟹上司」指責。
提了「好問題」,聽了「好答案」。之後,記者便要在訪問內容中,專業地找出「重點」,且如實地報道。沒有新聞自由是甚麼?就是記者「避重就輕」,為的是避免「得罪人」而惹來麻煩。新聞自由又是甚麼?最後,資深編輯既可預測報道刊出後的反彈,且按專業判斷把它定為頭條新聞。傳媒機構的老闆則只有尊重和默許,不會因為私人利益或感覺而說三道四。
新聞自由的內涵,大專的新聞學導師「應教」,學生「該學」,畢業後當上記者的,更應勉力實踐。近期,關於澳廣視的報道接連刊出,為何大專新聞學導師、學生、學生團體不發一言?就算他們有質疑或批評,總不能視而不見,默不作聲吧!若果,本澳真如一名教授所言:沒有新聞界。原因應是先沒有新聞學界吧!
香港《明報》副刊──「星期日生活」:「關於新聞自由」http://news.hk.msn.com/sunday/%E9%97%9C%E6%96%BC%E6%96%B0%E8%81%9E%E8%87%AA%E7%94%B1
本報記者
疋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