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澳廣視前線編採爆有自我審查 白文浩承諾維護新聞自由 (20/02/2014)


【本報訊】「一群堅決反對新聞審查的澳廣視前線編採人員」發出公開信指出澳廣視新聞部的「河蟹」手段。候任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白文浩表示,已注意到有員工公開信,現階段難以評論,有待履新後才會見各部門員工。在記者追問下,他承諾,有責任維護新聞自由。

昨日,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發放第二封澳廣視員公開信,「一群堅決反對新聞審查的澳廣視前線編採人員」在該公開信表示,澳廣視新聞存在審查,是不爭的事實,記者每日面對市民的尖銳批評,也承受來自政治背景大社團的無理施壓,不少記者除了繼續頑抗,就只能轉身離開。這批員工指出內部運作的惡劣情況,內容如下:「舉例說,曾經有主管口頭指示:如果文字記者追訪高官,攝影記者大可不必跟著追。當然,如此荒謬的指令,絕大部分員工都不會理會。

另外,為甚麼有些團體向政府或部分機構抗議、遞交請願信,或召開記者會批評時政,總是會被安排在晚間新聞最後一節播出?而大部分更是以三十秒極短的篇幅報導?當然,部分團體提出的議題,新聞價值的確不高,以這種手法處理並無不妥,可惜一些極具爭議性而又重要的政策議題,只要是由非建制團體提出的,新聞部還是會刻意淡化。可笑的是,有時部分建制團體就同樣議題提出的批評,比起非建制中人更激進,仍能受到編採上的重視。這不是自我審查,是甚麼?

記者成『河蟹』工具

再者,非建制團體提出一些具新聞價值的議題,被安排採訪的卻往往是新記者,新記者是否真的有足夠經驗來掌握這些複雜的議題?能從千絲萬縷的政策中理出清晰的思路?最終有些最惹火或涉及權貴的新聞,連清晰表達的基本要求也達不到,卻又被認為是新記者能力不足。剛剛也說,一個記者需要長時間歷鍊,打個比喻:試問怎能把一個剛考到車牌的新手投進賽車場,並要求他取得佳績?新記者充滿熱誠、嚮往進步,卻在不知不覺中被用作『河蟹』的工具。」

候任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白文浩昨日以旅遊局副局長的身份列席立法會後,接受傳媒追訪。他表示,未有收到員工公開信,不過,已從報章留意到,但是,現在難以空白評論,否則,對現時的工作不公平。有待三月一日到澳廣視履新後,將會見各部門的員工,聽取意見。

有否責任作出捍衛新聞自由的承諾?白文浩表示,上星期在澳廣事人事調動的記者招待會,政府發言人很清晰地,很明確地表明了政府的立場。白文浩續說:「我都有這個承諾和責任來維護這方面的工作。」記者問:「你覺得有責任維護新聞自由?」白文浩答:「是的。當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