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都更會被質疑地產商主導 崔:名單司長揀 (04/03/2016)

【本報訊】由行政長官崔世安委任的都市更新委員會,被質疑地產界和商界人士佔多,市民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損害。昨日,崔世安被記者諮詢後表示,接到運輸工務司司長推薦委員名單後,覺得具有代表性,能夠平衡各方,便予以同意及簽署。


強調都市更新以市民利益為依歸

崔世安指出,委員會是一個諮詢組織,提供意見。將由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擔任主席,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李燦烽擔任副主席。他又表示,都市更新是以市民的利益為依歸,也是本澳發展必經的。政府希望將來有一、兩幅土地來啟動都市更新。


『我城』:都市更新是『社會工程』

昨日,團體「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在社交網站發出帖子,內容如下:

無意過份浪漫化舊區的生活、或濫情地貶賣一切舊區的想像。但是,土地畢竟不是商品,無論是舊區重整 / 都市更新,政府的出發點應該是改善社區環境及居民的心理感知,從而真正地改善人的生活質素,以人為本的社區革新應該是舊區重整 / 都市更新的核心及根本。因此,舊區重整 / 都市更新是一項「社會工程」。

然而,都市更新委員會的組成超過一半為發展商 / 地産界別。政府對於舊區的態度及 mindset (心態) 已可從中窺見一二。可以想像,未來的舊區重整 / 都市更新很有可能更傾向於以經濟效益主導,社區脈絡?社區視覺?在向上發展的高樓之間,我們的下一代還能看見嗎?

最攞命的係,到時候我們面對重整舊區推土機,最有可能架到脖子上的是四個大字:公眾利益。當舊區淪為商品,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真的會因此受惠嗎?還是讓已經漸漸消逝的鄰里關係進一步崩解。

總括而言,涉及土地資源的整合及再分配,以及一系列的賠償。舊區重整 / 都市更新追求土地發展的經濟效率無可厚非。但是,當中所謂的經濟效益,不應是主導舊區重整 / 都市更新的唯一指標。

人,才是主菜。

別把我們的生活當作是地產項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