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青年座談會幾變講介會 (13/05/2010)

【本報訊】為履行「主動傾聽青年人聲音」的行政長官指示,教育暨青年局特意舉辦「澳門青年關心社會座談會」,由範疇涉青年事務最多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上陣交流,惟安排出現失當,被人批評變成「講介會」。

青年座談五百五十人出席

活動邀請了青年事務委員會、社會服務諮詢委員會、學者、官員、青年社團代表、中學及高等院校學生會成員等出席,也開放其他青年人參與,結果在約三百人預約下,約有五百五十人出席。

座談會是先由教青局、勞工局、體發局、社工局、高教辦局級領導,先後上台向與會者講介自身部門工作與青年關係,才進入與會者發言環節,不計嘉賓,共有十三位人發言,主要問題圍繞專業認證、就業、青年社團發展和資助等。原定個半小時的座談會,因遲開始等問題被延長至近兩小時。

張裕在回應中特別提到,去旅行是花自己的「死摼死抵」的積蓄,不用羡慕;他也是在工作十六年後,才有能自出首期購買第一個單位,直言「我的過去並不比你幸福」,強調追求一東西是真正要付出、要有代價,只要「畀心機就得啦」。不過也有與會者私下不認同張司說法:「現在三十六年都未買到樓啦!」

他也表示,座談會收到的意見,除作為社文領域未來施政工作的參考,也會轉送其他部門作參考,未來會續不定期舉辦更多同類型的活動,共同開拓更多不同形式的渠道,並承諾今年至少多舉辦一場由他主持的青年座談會。

司長其後點北區社諮委何仲傳發言,他「率直」地點出活動的問題:「直到九點(活動舉行八時至九時半),年青人才有機會發聲,希望下次不要再是一個職能「簡介會」,是真正給我們年青人多些時間可以講。」即獲全場熱烈的掌聲呼應。

諮詢渠道偏社團不公平

也是社團負責人的何指出,現時一個沒有背景、不參加任何社團的年青人,要表達訴求及得認真回應是很難的,政府傾向社團諮詢較多,許多資源和溝通渠道都側重社團,變相逼要發聲的人要去參加社團,這不太公平、公道。他又揶揄部份社團不應只是名稱上有廣泛代表性,而是具實際代表性,多做實事。

談到社團文化,張裕指澳門的現實,正是社團社會,單是青年團體就一百多個,正因其努力,青年人才有參與的機會,這參與又促進了澳門進步,故完全否定青團的作用及工作是不公平的。又言若上街去聽意見,會較困難,強調社團有渠道,不定要要面對政府才行,並說:「青年的心聲許多人都聽到的,不用驚!」

會上有意見被批乏青年參與、無代表性,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中新青協代表黃永曦則謂,該委會其諮詢作用是值肯定的,但承認有不足之處,如要改善一年只開四次會議共十小時以加強運作、擴充架構讓更多人參與,以及貼近青年脈搏,冀未來能有所調整。他更自爆,自己也曾打算退出該委會,但見比其更不濟的還在,就打消了相關念頭。

制度不公問題所在

另一被邀最後發言的澳大教授林玉鳳,也批評活動的職能部門介紹過多,若要舉辦真正與青年座談會,應給更多時間機會在座談部份,建議日後分議題深入討論。她亦總結出,年青人的訴求如專業認證與就業,或公職靠關係等現況,都是緣於整個制度的不公,要改革才行。

張裕會後認為活動氣氛非常好,說:「作為公務員,如果現時社會需要我們同市民、同青年人多些接觸、多些溝通,相信作為公務員是非常之願意。」,政府是樂意辦相關活動。他還稱會總結今次經驗,以後安排得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